396.废太子100-第2/3页





    估计就是持有反对意见的人,也是在那些失去上朝荣光的四品、五品官里面。可这决定又不征求他们的意见,太子和阁臣沟通后做了决定,只说六部的官员,若有事情可报去给各部侍郎,进而报与六部九卿。急事可直接呈送至太子处理政事的文渊阁。

    虽是在文华殿举行的小朝会,太子也没有居中而坐。中间的龙椅仍旧空置,太子依礼在龙椅之侧安放了座椅。太子这般动作,不仅是由他自己写到奏折里,派人快马加鞭地与批过的奏折送与圣人,且还有留京的魏九、莫九、以及贾代善等热,也把太子这番变动,写给了圣人知道。

    圣人收到信,开始怪责太子多事儿,转而就欣慰于太子的知分寸了。故而圣人给太子的回信就越地情义浓烈。那些往来的信件,字里行间都夹杂着对太子的赞赏、放心、信任,还常常殷殷叮嘱太子,照顾好皇太孙。

    太子与圣人之间每日联络不断,但随着大军的向西行进,虽日日通信,也由当天收到变成隔一日、隔二日,乃至要隔上七八日的了。

    圣人虽晚了一年出征,但携带的火器,却是向前飞跃了一个时代。太子并不为圣人的西征担忧,在原身的前世,圣人虽是离京三年才完成西征,最后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奠定了武帝的一世英名和千秋功绩。这一次,有戴梓的24连火/枪、还有迫击炮、仿制的西方最新款的、且被太子加了膛线、配备了开花炮弹的火炮,太子相信圣人有这些加持,一定不用三年的时间,就能荡平西北的。

    这一次的中秋节,太后得了太子夫妻的暗示,借口圣人在外出征下令简办,她要在宫里为圣人茹素,为圣人和出征的将士祈福。太后这话说出来,圣人的妃嫔,就只好跟着太后茹素、抄经、捡佛豆、佛米了。太子看太子妃忙着照看刚能走利索、就在东宫的小花园四处奔跑的小乳猪,悄悄地对石氏说:“佛经要抄,可也要分点功夫,给前线的将士做点御寒的衣物。”

    太子妃立即秒懂太子话里的意思,抄佛经得是她自己的字迹,做军服,就可以由身边的人帮忙了。没几日,宫里的女人就各自打人领了棉布,按着太子妃提供的大中小号的军衣尺码,做起了棉袄。

    太子还建议太子妃说:“内衣分成前后两片,肩膊、肋下用多几对带子一系,万一受伤了也好脱,前片坏了换前片的,后片坏了扔后片的。

    太子妃不知道这样的内衣,送去了将士会不会穿用。故只做了少许。等前线的消息返回来,却是旧款和新款的内衣各要一半。

    新款内衣缝制起来更快,只要会做针线的女人,一个时辰都能缝几十片。太子让太子妃把东宫的人手调配,针线好的缝衣片,次点的缝衣带,剩下的订衣带。太子妃很快就接受了太子的理念——流水线作业方法,并将其推广到后宫。

    没有圣人在朝,太子虽是个温和性子,在他明确表态不耐烦朝事扯皮的做法后,朝廷的公事运转、处理的效率,较以前提高很多。太子基本上也都可以按时回来吃晚饭。

    夫妻二人带着徒丌等兄妹四人一道用晚膳,进冬月的时候,四个孩子的关系,就已经非常好了。

    这一日,太子正和内阁阁臣一起处理政事,三德子喜笑颜开地到了文渊阁。魏九和六福一看他那模样,就知道是太子妃那边是有什么喜事儿了。觑着太子的空儿,递话进去。

    太子听说太子妃派三德子来了,赶忙召他进来。三德子进来就跪地恭喜太子,原来是太子妃再度有了身孕了。

    这对太子夫妻而言可是大好事,对出征的圣人和满朝文武,也都是振奋人心的好事。万里江山的圣人嫡系后人,自然是多多益善。

    太子再三确认了这消息后,谢了阁臣的恭贺,立即提笔给圣人写信,这好消息要让圣人第一时间知道的。

    皇家有了添丁之喜,贾代善回府以后,也得到次子媳妇怀孕的好消息。他笑着让妻子打人给王氏送些好东西过去,和妻子说起东宫的喜讯。

    史氏觑着贾代善高兴,就笑着建议,“老爷,这孩子来的时候好。若是个男孩子,以后可以去给皇孙做伴读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