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纷争再起



    接下来的半年时间,徐州各个作坊、铁匠铺突然就忙碌起来,大批大批的纸张、初步锻造的矿石纷纷流向徐州的官坊,官坊周边的居民经常可以看见一辆辆拉满货物的牛车从官坊出来,流向四面八方。

    与此同时,整个大汉商业圈突然冒出来一种全新的书册。

    这种书册由洁白无瑕的纸张装订而成,上面印着大小规格完全一样的字,这些书册拿在手上轻薄舒适,比之前的竹简要方便的太多,顿时引起了广大知识分子的喜爱。

    然而,面对一本一金的价格,许多人都望而却步,不过,这只是少部分,绝大多数的文人墨客,在家族的支持下,大量买进这类书册,一部分收藏,一部分用来供给家族子弟阅读。

    仅仅半个月,从徐州流出的一百万册就全都化为一枚枚金锭被运往了徐州。

    当然,面对如此的暴利,一些眼红的商人开始模仿,但是他们却始终猜不透这些书册到底如何制作而成,即便有人想出了用木板整块雕刻,但一本书制造下来,成本却也是颇高的,这让大部分商人都望而却步。

    随着市场的饱和,通过书册赚的钱渐渐减少,但也足够徐州用很长时间了。

    叶凡在收到所赚的钱后,立刻派人到各地购买粮草、各类矿石,尤其是粮食,叶凡下令,有多少收多少,哪怕价格高些也没有关系。

    这个消息一出,各地粮食价格纷纷上涨,叶凡见此,暗中又让部下暂停购买。

    结果一个月过去,几乎所有米商都发现,之前囤积的大量粮食竟然都卖不出去,由于价格高,小户人家买不起,大户人家也买不了多少,毕竟他们有自己的土地供给粮食。

    就在这些米商为囤积的粮食发愁时,却有人上门愿意以正常价格的两倍收购。这样,虽然没有现在的米价高,但好歹也能赚不少,还能把囤积的货物卖出去,何乐而不为呢?

    却不知,这些来收购粮食的人都是叶凡派来的,就这样,叶凡借此囤积了无数粮草。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之间爆发战争,两军在官渡对峙,但却都没有发动进攻,似乎在等待时机。

    与此同时,江东在接近一年的准备后,悍然向荆州刘表宣战,随后大军便到了江夏,与刘表部将,江夏太守黄祖相持。

    另有消息称,北方的马腾、韩遂同意与曹操合作,从北方威慑袁绍,使得袁绍不得不分兵以防不测。

    再有就是,塞外羌族联合其他游牧名族组成大军企图劫掠大汉西北,正当马腾、韩遂,以及西边的张鲁打算出兵阻挡之时,却不知从何处冒出来一只骑兵。

    这只骑兵人数越有一万,虽然远不如异族大军,但却有很高的机动性,不时消灭一队队落单的异族骑兵队,这样一来,异族大军反倒没有心思劫掠边地,转而对付这支不知底细的骑兵队。

    除此之外,刘备从平原离开后投奔刘表,暂居新野,心中却时刻记着叶封当年所说的卧龙一事。

    如此,整个大汉在享受了短暂的和平后,又陷入了层层动乱之中。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争。

    官渡,曹操大营。

    此时的曹操大帐内,坐着戏志才、满宠、毛玠和一干武将。

    “志才,你之前说我们师出无名,可是如今到了这个地步,还有没有补救的方法?”曹操皱着眉头问道。最近一段时间,袁绍四处散播曹操师出无名,想要颠覆大汉的谣言,一时之间,百姓对曹操指指点点,的确让曹操有些担心。

    “这次也是我等的疏忽,没有找到袁绍的不忠之举就起兵出征,舆论上确实处在下风。”戏志才说道,“但是,一时我也想不出什么补救的方法,还请主公恕罪。”

    “志才不必自责,”曹操摆摆手道,“与袁绍一战无可避免,只是我们考虑的还不够周全。”

    “唉,要是奉孝在此定然不会有这些情况。”满宠叹口气说道。其他人听了,也是表情不自然。

    “报!”这时,一名军士走了进来,对曹操道:“主公,徐州叶凡求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