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观音堂的志向-第2/2页





    当然了,势力大换血,有些姓也会改变原来的姓,因为恩怨情仇而然。

    所以说在现在的诸暨,有很多姓氏偏得离谱,那也是因为这片区域的特殊修仙环境造成的。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阴家被贬到越南区域,在那片区域接触了东南亚的佛国风光,就在那种文化的熏陶下,于是就诞生了观音堂,而华夏传说就是在东汉时期才有佛教的进入,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观音堂的功劳。

    本来的管阴堂曾经是黑白两道通吃的存在,那么观音堂的某种文化发展肯定是势不可挡的了。

    而且奇怪的是,在不久后皇帝与邓皇后把阴家的罪行“平反”了。

    在这个时候关于南海观音的传说就深入人心了,而因为阴家的罪行已经不存在了,所以会稽山区域的观音堂也就开始运作了。

    因为阴家的罪行已经取消了,所以某些活动也就可以名正言顺了,或许舟山群岛的观音菩萨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有影响的?

    看看东汉时期的某种局势,可以发现皇帝的身边有很多家族势力的影子存在!

    而在东汉末年,就可以发现很多道士都是社会名流,可以说道士已经主导了某种潮流。

    就会稽山区域来说,孙权家族就是起于会稽山,而且传说是孙家接替了原来的张家,成了第三家族,而张家的地盘已经到以龙虎山为主的道教胜地。

    而孙权政权的核心就可见一斑,“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有文人张家,外事有周瑜家族,而周家就是取代王家水系兵马的家族,可以说明的是孙权家族主导这片区域的道士势力参与了政权的巩固,而且非常明显,东吴是最平静富裕的,因为民间有某种信仰啊!

    而就在这个当头,刘阿知带领族人东渡rb,可以认为这是修仙人的某种“与世无争”?

    刘家或许更在乎族人的繁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吗?目的地是岛国。

    或许那个时候,rb就是华夏的落脚点,而真是华夏人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如如此多的刘家人过去了,难怪后来rb的刀剑是如此精良!

    从普陀山的观音菩萨面对大海可以认为,观音堂的志向应该是在太阳升起来的地方,那么可以这样认为,观音堂是把佛教与修仙融合在一起了?

    也就是在观音堂的眼睛里佛道是没有特殊界限的?目标还是在天上。

    (本章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