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能咋地-第2/3页





    而赵昺以为若是自己仿制一台多级漏壶,这件事情对于他并没有多大难度,他自可通过精确的计算便能完成初级设计,然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校正能投入使用,即便时间长些,也肯定用不了三年时间。从这些也可以看出陈普的数学和物理知识水平有限。

    “陛下亲政之后事务日渐繁杂,被琐事缠身,难以一心二用。陈普既然又些本事,何不试试看?”应节严看出小皇帝皱着眉头,显然对这个人选并不满意,话语也多有推辞之意,于是劝道。

    但他也知道,小皇帝对技巧之物及算学、天、地理皆涉猎甚深,所知之渊博当世恐无人能及,不过他仍然以为皇帝应以政事为主,那些东西终是偏门,不应沉浸太深,以致荒废了政务。而陈普也算是名儒,必会从劝谏,以其从旁辅佐,至少不会使皇帝沉浸其,难以自拔。

    “陛下,应知事所言甚是,当下既然无合意的人选,可先以陈普代行教导,待日后有了胜任之人再行替换即可!”徐宗仁也随之劝道。

    “唉,陈普乃是名儒,以其主导研究这些事务,恐其会以为朕慢待,不但不肯赴任,反而引出麻烦!”赵昺还是有些不愿。可也觉要是欲寻到自己这样的‘大才’,恐怕只有同为穿越者了。而这个时代还活着名家只有郭守敬了,但其身居蒙元,正为敌所用。

    “陛下,陈普既然以忠君标榜,自当为国为君效力,其若拒绝征辟,则是徒具其名的伪君子。臣愿前去一试,劝其归朝效力!”徐宗仁施礼道。

    “好吧,但是不要强迫和诱惑,也不要许下什么诺言。”赵昺沉吟片刻言道。

    “是,臣遵谕!”徐宗仁再施礼道。

    这个插曲之后,众人对三榜的排名又讨论了一番,其实三榜之甲榜最重,甲榜之前三最重。现下已经遴选完毕,应节严等三人也再没有更多的异议,基本便敲定了各榜人选和人数。其甲榜计二十人,乙榜一百四十二人,余者为丙榜。

    榜单一出,当然也有人颇有微词,三榜之报考的吏员有五十余人之多,他们自此摆脱了一辈子为吏的命运;此外琼州举子虽然没有出现在甲榜之,但是其余两榜合计也有三十人之多,这可以说是琼州破纪录的成绩。

    对于这种‘意外’,有些落榜的举子自然不满,质疑其有弊,称考官偏私。想想江南已经十余年未开科,积累众多的士子,结果却不尽人意,使自己失去了晋身的机会,他们当然觉得自己受到了愚弄,因此准备集体书,要求查清弊案,严惩涉事官员。

    正当群情汹汹,欲要爆发之际,小皇帝在琼台宴的一番话顷刻让他们没了脾气。据经历者称,陛下对士子们质疑舞弊之说专门予以澄清,言:吏员身处底层,不仅收入微薄,且要承担最重的工作,也因而最为熟悉国家法度和处理各种公务的程序。而这种人正是国家所需的人才,而非只会背诵圣人之言,不通公务的书呆子。

    对于录取的琼州士子超额,那也是琼州百姓们应得的。在朝廷最为危险的时刻,他们与皇帝共患难,可谓休戚与共。为保卫朝廷,重建大宋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为收复江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而那些叫嚷不公之人,又在国家危难之时做了些什么?他们苟安于蒙元的淫威之下,却不思抗元复国,此时有何面目来谈公平。

    再说朝廷在琼州十年,建学施教,又有众多名家大儒的执教,即便是荒蛮之地也能培养出无数栋梁之才,录取二十余人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那些忠勇之士的子弟,忠君爱国的士子理应优先入选,他们之那些只会哀叹不公的可怜虫要强之百倍。

    若是再听不明白那是傻子了,皇帝这是表明了他的立场和态度,如此做是他授意的,其是主谋。而且态度也很强硬,朕这么做了,是偏心了,你能怎么样?要怪也只能怪你们胆小怯懦,屈从于蒙元的淫威,没有早日投奔朝廷,又没有本事,如今也怪不得谁!

    平息了质疑声后,赵昺依照琼州旧例,甲榜之人直接授官,却只从八品起授,是三鼎甲的状元韩信同也只是七品,到礼部任员外郎;榜眼林青却去了吏部,担任从六品的案头;而探花郑思肖则去了御史台,做了个巡殿御史。其余人等则多授八品,分赴临安府或朝廷各部自初级官员做起。其余两榜人员则入太学带薪学习,但是能不能真正出仕做官,还要看他们的学习成绩,一旦不合格则面临着重回原点的境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