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非情所能-第2/3页





    “唉,这些人不将心思用在国事,却总想着争夺权力,使得内斗不止,甚至不惜挟制皇帝,真是可恶!”赵昺攥攥拳头叹口气道。

    他来到这个世界年头不短了,十分清楚一个皇帝被认为是失德意味着什么。国古代以礼法治天下,皇帝根本不能随意杀人或违抗祖制,否则一干宗室和朝臣乃至于天下人便会认为皇帝失德,极有可能废了这个皇帝然后扶持太子或其他宗室位,古代多少皇帝都曾经历过。

    汉代景帝也是汉武帝的父亲下令削减藩王结果诸侯王群起而攻之宣称要清君侧,也是留个余地给皇帝,表面看皇帝之所以昏庸那是因为身边有谗臣。同样明代的建帝认识到宗室藩王的危害,便执意要削藩,结果朱棣便以残害宗室,皇帝失德为由起兵造反。而建的失败也是过于自信,他虽是皇帝,但不是朱元璋这样马取天下的枭雄,对朝廷的掌控远达不到那个地步,贸然行事落得个生死不知的下场。

    “陛下即已识破他们的奸计,应妥善解决,久拖不决亦会生变!”应节严言道。

    “嗯,朕明白。”赵昺点点头又道,“朕有些不解,谋划之人能将此事策划的如此完美,必是胸有大才之人,以其能定能得以重用。以当前所知,朕猜想此人应出自吏部,否则是无法将这些安插入书。先生一直主管吏部,可知有如此之人?”

    “嗯……”应节严听了沉吟片刻道,“陛下一提醒,臣想到了一人,吏部右侍郎王真。”

    “是他?”赵昺有些惊异地道。王真此人他还是知道的,其乃是淳祐年进士,从编修做起,到国破之时已是福州通判。行朝建立后转入吏部担任司案郎官,其人做事勤勉,亦有才能,且为人极有分寸,双方对其都有好感,也深得主官信任,一步步的升为右侍郎,突然做出这等事情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若是主谋出自吏部,便应是他,此次涉事官员品级不高。按照我朝官制,尚书左、右选由吏部尚书主管,所管官员的品级较高;侍郎左、右选分置吏部侍郎主管,所管官员的品级较低。这正与其管辖相符,而陈尚书和左侍郎皆是陛下亲信之人,绝不会做出此事来的。”应节严分析道。

    “这也怪了,以王真的履历和才能仕途绝非止步于此,外放历练几年回京之后,即便无法入相,做任尚书也不无可能,又何必如此呢?”江璆也甚为不解地道。

    “人心不足啊!”应节严说道,“吏部陈仲微尚书年纪与吾相仿,亦过七旬,按制皆该致仕了。那么以王真在吏部任职多年的资历己有可能继任尚书之职。但是陛下以陈则翁补了左侍郎之缺,当下其侄女又选入宫,他自觉升任无望,因而对陛下心生怨恨,便挑动亲信生事。”

    “嗯,先生分析的很有道理,由此看此人虽有才却心胸狭隘,为私利不惜牺牲他人,不能再用了。”赵昺点点头道,“不过朕心还有疑惑,当下我朝与蒙元的和议陷入僵局,谈判时断时续,伯颜似乎亦不急于达成和议,其是不是暗挑动此事呢?”

    “陛下的怀疑不无道理,但是当下事情尚未查明,臣亦不敢断定。若是蒙元方面参与其,问题复杂了。”应节严说道。

    “陛下,若是察明其与蒙元勾结,事情便棘手了,凡涉及于其的官员都要一一审查,那时真会是人人自危了……”江璆面色凝重地道。

    “不错,这善后之事一定要考虑清楚!”赵昺言道。他明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历代王朝皆是政局错综复杂,宗室、臣官僚、武将形成一个个派系,相互制衡。而宗室则是皇帝的依靠和家人,没了遍布全国掌握权利的宗室,皇帝岂不成了孤家寡人?大臣们还回听他的话吗?

    但是赵氏宗亲基本被蒙元团灭,赵昺也失去了最强力的依靠,也只能通过平衡各方权利来维持政权。而当前在天下乱世之,又不可能似太平之世来个卸磨杀驴,像康熙皇帝那样,原平定已久,杀一个鳌拜也不至于失去支柱。乱世之却随时都要与敌国竞争,不得不依靠有才干的能臣,也无法彻底剪除异己之臣,这着实是令人不快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