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七七章 迎风-第2/4页





    对于程晓羽这种把一个帝国的安危寄托于一部电影的做法,美国媒体大多持批判态度。

    《华尔街日报》长篇累牍发表了分析——《下注三d和imax,摄影机与聚光灯下的赌局》。

    文章称:“西楚国际影业持续加大对于3d和imax放映厅的建设,加大了业内人士对于程晓羽娱乐帝国能否建立的怀疑。

    一直处于收购的狂欢盛宴的程晓羽也许还没有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资金链有多危险,继续投资三d和imax无疑又增加了砝码。

    ‘雨之声’和‘西楚’的收益持续利好,让程晓羽在这场盛宴之中,赌注越下越大,但问题却从未离开。

    正是看到人们对新的观影体验的强劲需求,程晓羽为‘西楚’制定了速度惊人的战略目标,希望在这场盛宴中赌上一把。

    赌上一把没有错,但这不是资本驱动,而是凭借程晓羽的个人眼光更是程晓羽对自己导演能力的自信,这样的三d和imax风口不值得all.in。

    除此之外,在这场收购盛宴之外,质疑声音不断:没有了小成本优势,背上了emi百代这个巨大的负担,程晓羽的‘雨之声’是否还能支撑的起?随之而来的是‘雨之声’和‘西楚’是否还能实现如此高额的盈利?

    其实这个问题几乎不用问,可能‘性’不大。

    更让大家关注的则是程晓羽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华坚持多久?要知道无论是‘西楚’还是‘雨之声’,本质上都是寄生在程晓羽个人身上的吸血鬼,一旦程晓羽出现问题,这两个凭借吸取程晓羽才华造金怪兽同样也得玩完。

    “大干快上”的程晓羽娱乐帝国,看上去很美,实则暗流涌动......”

    至于明白程晓羽完整身份的富国银行、‘花’旗银行、索尼以及环球,都没有出声,索尼当然不会想要替自己的对手壮大声势,而‘花’旗和环球则见程晓羽自己都不说,更不会多嘴。

    紧接着《好莱坞报道者》则深度采访了多位好莱坞电影的业内人士,询问了他们对于三d和imax电影以及对程晓羽的看法。

    开篇就是对斯塔文.贝尔的采访。

    “斯塔文先生您是如何看待程晓羽导演的?”

    “一个非常‘棒’又有想法的年轻人,我很喜欢他和他的电影。”

    “今年参加奥斯卡的有您的《肖申克的救赎》,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黑天鹅》还有程晓羽的《泰坦尼克号》,您觉得谁胜算比较大?”

    “这个很难说,一切要看六千多位的评委的选择,谁最终获胜我都不会觉得奇怪。”

    “那您觉得程晓羽导演下注三d和imax是否是个正确的选择?请您预计一下《肖申克的救赎》、《黑天鹅》还有《泰坦尼克号》的票房各是多少?”

    “对于三d和imax我个人抱着谨慎的态度,对于三d和imax的前景我还是很看好的,但当下这一刻,程晓羽做这样的选择冒了很多的风险,不过我们都懂风险越大,收益越高,至于票房,我希望大家能够互相促进,越高越好,一切繁荣电影市场.......”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您是如何看待程晓羽导演的?”

    “我认为成为程晓羽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商业片导演,他的成功一切都建立在他对观众喜好的把握之下,但正因为如此,他拍不出好的艺术片,对于他能拍出卖钱的电影我不抱怀疑,但艺术恰恰是很难和大众口味调和的。”

    “今年参加奥斯卡的有斯塔文.贝尔的《肖申克的救赎》,有你的《黑天鹅》还有《泰坦尼克号》,您觉得谁胜算比较大?”

    “我对我的《黑天鹅》充满信心,高丝.乔伊在里面奉献了极为‘精’彩的演出,我觉得她有实力问鼎奥斯卡影后的位置,这一次《黑天鹅》最大的对手就是《肖申克的救赎》,我对老伙计斯塔文.贝尔的功力一点都不怀疑,但是我更看好我自己,何况他奖已经拿的够多了,应该让我风光风光了。”

    “至于《泰坦尼克号》,票房肯定比我的高,要知道我的《黑天鹅》投资不过五千万美金,还够不上别人的零头,但我想奖项,也许与它无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