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八九章 好莱坞不是那么好混的-第2/3页





    “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除开技术奖项的重要奥斯卡影片,《‘乱’世佳人》、《纽约黑帮》、《桂河大桥》、《歌舞升平》这些类型有,歌舞片、历史片、传记片、黑帮片、家庭片……涵盖了好莱坞各种常见的主流类型片种。

    但没有一部八十年代后那些卖座类型的魔幻、科幻、动神作书吧、恐怖以及灾难片,而这些高票房电影基本都是好莱坞传统地位不高的「二流类型」因为这些类型在过去不是面向主流人群的,而是针对青少年亚群体,六、七十年代后青少年观众成长为美国电影市场上的票房主力,中老年观众占的比重下降,这些「二流类型」的票房也水涨船高。

    然而奥斯卡奖的艺术取向和价值取向,却是偏向成熟的中产阶级趣味的,因而和上述「二流类型」有些格格不入。

    随着新世纪,这些「二流类型」大片越来越成为主流,影评人的声音就显得更加微弱。媒体影评的好坏基本不对大片的票房成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程导演的成功就能可见一斑。

    但在年末,冲奖项的影片仍然较为看重评论界的态度,各家影评人协会的选择可能会影响奥斯卡投票人其后的选择。

    我们也能现,虽然奥斯卡获奖电影是否名副其实从来都存在争议,但几乎从来没有一部商业大片笑到最后,可见投票的学院成员实际上也会受外界风评的影响随大流。

    而评论界对电影的判断更加看重其艺术价值,不太注重票房表现,他们当然跟不会青睐爆米‘花’口味的商业大片。所以,这种分化愈加确立。

    《泰坦尼克号》从哪一方面看都是典型的爆米‘花’电影。

    如果程导演妄想在票房和奖项都取得辉煌的成功,那么只能证明他的幼稚,本质上特效打造的大船奇观电影,是不可能有机会获奖的。

    最后,我们还是诚恳的劝解程导演一次,让票房的归票房,奥斯卡的归奥斯卡吧。”《好莱坞观察者》

    程晓羽看完这篇报道,并不觉得被讽刺,因为其实这篇报道很中肯,其实奥斯卡并不是不讨厌商业片,而是很难有商业片在艺术和票房之间做好取舍。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大众品味与艺术格调相互融合的电影几乎很少,尤其是在电影产业普遍很浮躁的环境下,ip剧层出不穷,许多电影人拍电影只是为了赚快钱,而为了赚钱当然怎么容易使大众掏钱怎么来。

    为此,可以请大牌,砸特效,加入通俗笑料,而牺牲影片的艺术‘性’当然也在所不惜。

    在程晓羽记忆中能够获得奥斯卡肯定的灾难片、特效片,也就只有《泰坦尼克号》了,后面票房夺得全球之冠的《阿凡达》,将三d和ima推成主流的牛b电影,不过得了三个不重要的奖项,卡梅隆虽然收获了最佳导演和最佳电影的提名,但谁都知道这不过是奥斯卡给了这部史无前例的电影一点面子。

    除此之外,大多数媒体都感慨了程晓羽的铺张,在他们看来很多东西都是完全没有必要,因此更是对程晓羽投资是否能够收到回报产生了质疑。

    “六亿美金?

    也许远远不够!

    这是一个涵盖了一个16万平方米的海滩,oo平方米的舞台,还配备了制神作书吧办公室、道具仓库、电厂、焊接车间,以及更衣室和其他辅助设施,大约‘花’了1oo天的时间。

    这个片场不是只有一艘不能移动的大船,一共有二十几处另外单独建设的船景片场,某一处船景,就建了不同角度的数组船景,因为船在每段时间的角度都不断地变化,这也是耗资巨大的原因。

    当然那些来自洛杉矶和伦敦合神作书吧的家具饰品厂的家具也是及其昂贵的,躺椅、台灯、铅制窗户、白星公司的水晶品、瓷器、行李、救生衣还有船用配件,林林总总加起来数量达几千件。

    程导演提出的目标就是要呈现最真实且宏大的泰坦尼克号,建造26o米长,28米宽的泰坦尼克号外观,是一件极复杂的工程,但需要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准确重现船上著名的头等舱餐饮‘交’谊厅、接待室、头等舱禁烟室、长廊、棕榈苑咖啡厅、健身房和其他的奢华的空间,包括主角们帝国洛可可风格般的套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