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情



一句没错。

回答的陈经心里一阵茫然。

圣贤书上可是说了,钱财乃铜臭之物,怎么突然间变香了呢?

“繁华是真的繁华,可一直都在追逐钱财,也不是一件好事。”

一直都在喝酒吃烧烤的沈炼,不由的说道。

“钱财本无罪,有罪的是人而已,我刚去天津卫的那一会,海边的渔民穷困潦倒,吃不上饭,穿不上衣,可后来,许多人在那个地方建设了厂子,修了道路,那些穷苦人家,现在却是活得很舒坦。”

严世蕃遥想刚到天津卫的时候。

那个惨样啊。

他一辈子都没有见到过。

至今他还记得,送给了一个小孩子一块馒头,就换来了一条大鱼。

海边的物资很丰富,就是运送不出去。

现在路也只修了一半。

可就是这一半路,就已经改善了沿途的县城里,许多的百姓们生计。

有活干。

有钱拿,还不用遭人白眼。

生活说不上大富大贵,但绝对比那些还没有商人去过的县城,好得多。

听到严世蕃能够说出这一番话,沉静怔愣了半晌,仿佛才重新认识了此人一般。

“若是如此的话,让全天下的人经商好了。”

陈经不服气地道。

“看吧,想法极端了,我曾听闻二殿下说过,这天下,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无工不强,以前只有读书人,往后可就不是咱们读书人说了算了。”

严世蕃嘿嘿一笑。

他自己的学问不咋的,若不是他的父亲,也做不了官。

现在突然发现,做生意自己还是很拿手的。

“算了,不说了,本官也该回去了。”

陈经实际上已经信了严世蕃说的那些话,只是作为一个科举出身的文人来说,商人的地位提升,让他很是不舒服。

在他往回走的时候。

嘉靖也在很亲民的微服私访。

一直坐在皇宫里,大臣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一切都是被人说给他听。

自从在大同,亲眼看到了底层人是怎么生活的,他就开始了思考,皇权的基础来自哪里。

经过细致的思索之后。

恍然发现,原来都是那些读书人。

只有读书人就太单调了一点,还很容易出现权利的失衡。

于是就抬出来了武将。

没想到后来还蹦出了一个道门。

皇权的基础,多了几种颜色,他在朝堂上说话的声音,也能大起来。

瞧着京城中的繁华盛景。

嘉靖有理由高兴。

或许书上的盛世,也不过如此吧?

而他却能继续做得更好。

正开心的时候,突然一名护卫,向着跟随在一旁的黄锦耳语了几句。

黄锦的面色一紧,严肃地吩咐几声,才悄无声息的来到了嘉靖的身边。

“皇上,宁波传来消息,葡萄牙人又生事端了。”

黄锦记得,在嘉靖三年的时候,葡萄牙人在双屿港设市,一度中外客商云集,泊客拥有徒众万余人。

倭患日趋严重,海禁也日益严厉。

宁波沿海连下海捕鱼与海上航行都在禁止之列。

更不要说没听说过的葡萄牙人了。

当时冲突来得很快,但去得也很快。

没想到如今这些人又卷土重来。

嘉靖皱眉,一时间没想到,这个葡萄牙人,是哪一个部落的蛮子。

“海上的蛮子?”

“是的陛下。”

“走,回宫。”

坐上马车之后,一边往回走,一边思索着海上蛮子的事情。

他的记忆还算不错。

在记忆的旮沓角落,总算找到了关于西班牙人的一点线索。

“当时这些人是为什么来着?”

仔细地思索好一会,依旧不知道这些人怎么来的,又是为何而来。

时间太过久远,当时也没有闹出多大的动静,印象自然不会深刻。

若不是这些人的名字很特殊的话,嘉靖也不会想起有这件事情。

很快便回到了御书房。

让人找来了所有关于葡萄牙人的信息。

卷宗少得可怜。

只记载了刚刚登基之后的第三年,有过来大明宁波港的记录。

说是为了经商。

如今,嘉靖对经商两个字很是敏感。

不由的就想起了俺答汗,不断地打仗,侵扰边关,就是为了开市。

两者的做法,似乎有借鉴的地方。

“还是得打一场啊。”

只有打胜了,才会坐下来好好的说话。

嘉靖凭着经验,迅速的就找到了应对的办法。

“季总哨船这点兵力,肯定是不行的。”

陆地上的行军打仗他不懂,更不要说海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