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巫蛊



    唐一泓见我一脸迷茫的样子,简单解释道:“这个东西说起来十分复杂,你可以暂时理解为它是一种巫蛊之术。”

    巫蛊之术我倒是有所涉猎,起源是在远古时代。原本巫术跟蛊术是分开的,巫术一般是指诅咒、人偶厌胜之道,蛊术指的就是虫蛊之术。

    远古时期的人类缺乏相应的科学知识,便以为恶毒的诅咒能够让敌人受到相应的祸事,在远古时期极为流行。尔后远古人类发现毒虫可以致人死地,便归类于巫术之中。

    最早期的蛊虫不过是将五毒,也就是蜘蛛、蝎子、蟾蜍、毒蛇、蜈蚣这五种剧毒之物放在同一个容器之中,关上七天之后唯一存活下来的便是最毒的那一个,经过一些其它方式的饲养,最终便会成为蛊。

    蛊的种类十分繁多,老头子曾给我讲过大致可以分为十一种。分别是蛇蛊、金蚕蛊、篾片蛊、石头蛊、泥鳅蛊、中害神、疳蛊、肿蛊、癫蛊、阴蛇蛊、生蛇蛊。

    这十一种大的分类之中,有一些又十分特殊。比如癫蛊,据传是壮族人民捣鼓出来的玩意。将剧毒的蛇类埋入土中,随后取病菌作为引子以达到取人性命的目的。

    最为厉害的要数金蚕蛊了,只不过这种蛊虫制作起来十分麻烦,而且成功率极低。要将数百种毒虫放在一个容器之中,七年之后再打开容器,存活下来的便是金蚕蛊了。这种金蚕蛊一旦养成,据说可以刀枪不入水火不侵可避百毒,而且能随着金银等器物嫁祸与人。

    而我们眼前这种恐怖的蛊虫,怎么看都像是疳蛊。这疳蛊据传是两广地区的人捣鼓出来的一种蛊虫,民间也称之为放蜂或者疳。制作方式也是极为繁琐,要先将蚂蚁、蝉、蚯蚓、蚰蛊、头发等等研制成粉末,然后喂养给毒蛇跟蜈蚣,数年之后两者相伤,活下来的便成了这疳蛊,不仅剧毒而且变化多端。

    我将自己的推测说给唐一泓听了,但唐一泓非但不认同反而将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说道:“或许眼前这恶眼怪蝉的来源或许是受启发于疳蛊,但却并不是你口中的疳蛊,我倒是好像隐约记得在哪本书上看到过相关的记载。”

    随后便听见唐一泓娓娓道来,一开始所说倒是与我所想差不多。说远古时期的部落之中,起先并没有蛊术。只有巫术,所以每个部落都有巫师,传说中的十二祖巫便是这巫师的祖先。

    巫师在部落之中的地位极为尊崇,部落人民认为巫师便是上天的代言人。他们可以与天神对话,传达天神的旨意,甚至能够听懂自然界所有东西的声音。所以巫师几乎是凌驾与整个部落之上的,仅次于首领,甚至大多数时候就连部落首领都要尊重巫师的意见。

    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蚩尤跟黄帝的大战,蚩尤战败后残部退到南疆,九黎族现世的时候这蛊术才开始逐渐显露。当初蚩尤部下巫师不在少数,这蛊术便是那些巫师捣鼓出来的。所以到现代,这巫术跟蛊术才会被统称为巫蛊之术,因为蛊术是从巫术繁衍出来的。

    巫术跟蛊术之所以并不是指同一件事物,是因为两者表现方式的迥异。巫术一般都是指精神层面的东西,而蛊术则是将这种目的以可见的方式达到。

    夏朝的时候,华夏大地上出现了两个绝顶天才,都是蛊术一道的绝顶高手。这天才自然是不会服输的,于是两人多年来便一直争锋相对,争那天下第一蛊术高手的名头。只是多少年来争来争去,却始终争不出个所以然来。

    后来其中一人在一天深夜,偶然之下撞见了黄鼠狼群吸收日月精华,当下灵感闪现,便抓了数千只黄鼠狼研究,最终终于研究出了一种以黄鼠狼为引子的极为厉害的蛊虫。那人便用这种蛊虫,在随后一次的对决之中将另外一人击败。

    另外一人自然是不服气的,只是奈何没有办法对付那用黄鼠狼研究出来的蛊虫。一气之下竟是游遍大江南北,誓要找到比那黄鼠狼研究出来的蛊虫更加厉害的蛊虫。只是这人离开南疆之后,却始终找寻不到。

    且不说这民间五大仙之中,就属这黄鼠狼跟狐狸最为狡猾难缠,便是那狐狸也远远没有黄鼠狼的气数大,所以要找到比黄鼠狼研究出来的蛊虫更加厉害的哪有那么容易。这人也不知寻了多少个年头,走破了多少双鞋,郁郁不得志之下,竟是心下一横要出海东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