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这是座药山啊



  走到最后一排房子的尽头,才是老人的家。

  进去是个院子,院边用篱笆围着,篱笆旁栽了些蔬果,院内可见摆放在外面的些生活用具。

  老人快步进屋里搬了个木头凳子,放置在117屁股下,道:“您先坐着,我那锅里还有点热水,我去端来给您洗脚。”

  老人这样热心,117本想直奔原料生长地的想法只能暂停住。

  洗完了脚,117湿脚穿上鞋,打量院子外面有一条水沟,就把水倒去了水沟。端着盆转身时,看见门口才出来的老人手里拿着条白得发亮的毛巾,应当是全新的,和这房屋老旧的景致很不相称。

  117摆摆手:“没事不用擦。”

  老人只好转身回屋把毛巾仔细收好。

  老人又招呼了一阵,问要不要喝水吃东西等,117都否了,老人没东西招待了,扯着一抹笑局促地转眼看四处。

  117见状握住时机道:“我们上山去看草药吧!”

  老人忙应:“好啊,那我带您去!离得近咧。”

  山就在房子后面。老人带头走在前面,把放在屋后的木棍给117,自己也拄了根,提醒道:“爬着有些吃力,您爬不动了跟我说,咱歇歇再走,没事的。”

  一口气爬到了山上,老人除了气喘得有些急外,没有别的异样,身体倒是强壮。

  117一只手提裙摆,握着木棍的手擦了把脸上的汗,努力调整呼吸。

  老人把117引到山里,117一眼就看见了长在地上的原料,还没等老人指给她看,就奔到原料前蹲着了。

  细细摸了摸原料的叶子纹理,117惊喜道:“就是这个!”

  老人惊诧,说道:“这些东西每两年都会长一次,我们只当它是草,没想到原是精贵的药材。”

  听了老人的话,117沉思了一会。没想到生长规律和时间与申山是一样的,申山的“土红红12”大概也是每隔两年在四五月份成熟。

  不过很重要的一点是,成熟之后如果一周内没有采摘,就会开始烂掉。

  脚下这株还完好无损,117又去看其他的,果然有的已经开始烂的迹象了。

  在离原料根部半拇指长的地方,117小心地把它截断了,让它的根留在土里。

  老人看了,说:“小姐您等着,我下山去拿篮子和刀,回来和您一起摘。”

  117转头看老人些许佝偻的背影,犹豫了一瞬,还是叮嘱道:“你小心点。”

  “没事!这山老妇爬了几十年了。”

  矮小的身影消失在山上。

  起身望去,树边、草里、石头缝隙里,一大片山的各处都长着开得正盛的原料。117还发现了别的不是当前月份成熟的原料,越走就看见越多,长势喜人,她异常兴奋——这是座药山啊!

  老人回家拿东西时,正巧老头子回来了,说明了事情原委,两人就都背着篓子拿着刀上山帮117摘草药。

  直到篓子都装满了,117再看了眼草药,不舍地与两老人一起下山。

  “土红红12”全株可入药,但治老人儿子这病,只用到叶子。

  117和老人一起单独择了几百片叶子,清洗干净后又把叶面的水擦干,就放进锅里蒸,下面放个碗接蒸出来的汁液。

  剩余的原料,117正把它们都洗干净,并嘱咐老人说保存这草药要先把它们风干半个月,期间不能见着太阳,半个月之后再在大太阳下晒到全干。

  池塘里的水微凉,洗得久了,就感觉手腕像被霜染了,腿也蹲得发麻,117只好歇一会。

  她现在知道两位老人其中妇人姓章,她丈夫姓罗,两人唯一的儿子名叫罗大米。

  正想着,117头上响起一个声音:“爹。”

  很小的一声,若不是四处安静,117差点没听见。

  117转头朝声音处看上去,见上方的岸上站了个男子,身体缩着的,看着很是虚弱。

  又转头看罗老翁,他正专心洗原料,应当是年纪大了耳力不好,男子叫的声音又小。

  117凑近罗老翁,指着上面道:“你儿子在叫你。”

  罗老翁一听,猛地就看过去,看见上面站的罗大米,回头不好意思地对117笑,一边把手在裤腿上擦干:“……那小姐我去问问大米的情况,马上就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