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峡口山关



    鱼俱罗这番思虑并不是没有道理,如今杨素部已经与都蓝可汗交手在长城下交战,而李渊的大军还在前往乌兰巴托的路上,如果李渊行军速度快的话,那么有可能会让都蓝可汗回兵撤防。

    只是这是不可能的,为了应对这次隋朝的攻击,都蓝可汗已经号召东突厥能征善战的所有青年参军。

    从小到十来岁,大到五六十岁得东突厥牧民,这一次全部参加战斗,也因此李渊同样是面临着乌兰巴托城附近十万突厥士兵的阻挡。

    三线作战,如今两路大军都面临着突厥十万人马,可想而知,杨坚自然是要高颖的西路军分兵进驻于都斤镇了。

    鱼俱罗话一说要,高颖便缓缓说道:“鱼将军所言本帅也明白,只是如今其他两路大军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必须分三万人出来,拿下于都斤镇,从于都斤山脚下,出兵乌兰巴托,与李渊合二为一,争取早日拿下东突厥。”

    延裕站在高颖身边暗暗想到,如今不止是高颖,就连杨坚都认为都蓝可汗一定住在乌兰巴托,只要拿下乌兰巴托城,那么都蓝可汗的后方就会失去屏障。

    延裕知道都蓝可汗早已经将自己的家人和东突厥贵族那些妇孺转移了,根本就不在达兰城(达兰巴托城),按照历史上的记载,这一切都是真的。

    都蓝可汗既然敢与达头可汗一起歼灭了突利,那么他肯定会有所准备,看着高颖与众将围绕着地图议论纷纷,延裕静静的站在哪里若有所思。

    商议完毕后,高颖端坐在帅坐之上,看着底下十几名武将说道:“这次众将士务必齐心协力拿下于都斤镇,确保我军可以早日到达兰城。”

    高颖看了众人继续说道:“有鉴于此,本次就由兵马总管鱼俱罗担任先锋,率领三万人马,务必要将于都斤镇给本帅拿下来。”

    鱼俱罗激动的上前一步说道:“元帅放心十日内拿不下于都斤镇,属下提头来见。”

    闻听鱼俱罗要去攻打于都斤镇,延裕当下有些激动,这样的机会可是不多的,只要自己能带兵攻入于都斤山,那么自己就可以找到都蓝可汗的庭帐,想起这些延裕就对着高颖说道:“元帅,属下也想参加这次战斗。”

    高颖想了想便说道:“既然如此,那么本帅就册封你为九品振武校尉,跟随在鱼将军身边,协助鱼将军早日到达达兰城。”

    延裕当下激动的说道:“属下遵命。”

    得到高颖军令之后,延裕也不忘记将李靖带上,李靖闻听延裕这次要带着他一起前去,自然是激动不已。

    跟随着鱼俱罗来到军营内,三万士兵均都是盔甲在身,对着鱼俱罗齐齐行了一礼,鱼俱罗缓缓说道:“这次我们要在十天内到达达兰城,不管前方有什么危险,不管突厥骑兵在怎么骁勇,在本将眼里都是不堪一击,众位将士一切须得听从本将军令,不然的话,军法从事。”

    三万士兵齐齐大声喊道:“得令。”

    三万人马武器粮草等准备好之后,便迅速的出发了,延裕头戴白银盔,身穿白银甲,内衬皂罗袍,身背虎雀刀,跨上白马当先冲出了军营,身后李靖身着黑色铠甲,腰挂宝剑,身背弓箭,手执一杆枪,跨上一匹健壮黄色骏马便追着延裕而去。

    三万人马里面,其中步兵两万,弩兵五千,骑兵五千。大队人马浩浩荡荡,锦旗招展的沿着于都斤镇而去,大队人马出了军营之后,向北行了五十多里之后,便是浩瀚的沙漠,人烟稀少。

    延裕骑马跟随在鱼俱罗的身后,观望着漠北的苍凉风景,想要达到于都斤山,必须穿越峡口山,峡口山位于辽阔的大漠南边,横跨塞北,是中原和东突厥等草原人的分界线,山上乱石杂生,怪石嶙峋,但是那些小山坡上的树木却郁郁葱葱,草木繁茂。

    陈子昂曾经在这里写了一首诗为《度峡口山赠乔补阙知之王二无竞》。里面就描写了峡口山的险峻,山势连绵起伏,大漠空旷平坦,面对这般广袤无垠的苍凉背景,不禁让人心潮起伏。

    开皇十年之前,大隋朝在峡口山前建立了一个关隘,长期驻扎五百士兵,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都蓝可汗派兵将这个关隘给占据了,也因此,如果想要到达于都斤镇的话,必须先将眼前这个关隘给拿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