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王箫恨已逝,今朝凤凰情正浓十-第2/3页





    殿外。

    明和看着借口要带自己前往内司取物的师傅,不由眨眨眼道:

    “师傅……”

    “奇怪娘娘明明是存着心,让你去监视主上,可主上却不生气,是不是?”

    明和却眨眨眼,再点一点头,嗯了一声。

    德安摇头,淡淡道:

    “师傅教你的话,你算是全忘记了。

    以后切切记得,一旦事涉娘娘,便是有违主上之意,你当办,也自办便是。

    主上便是当时再生气,再恼怒,却也断然不会让你有性命之伤,甚至便是贬你谪你,也不会的。

    而且事后,你也必得主上念好记慧。

    可若是你一味地奉着主上的心思行事……”

    德安摇摇头。

    明和立时会意,便点头应是。心中却是暗暗纳罕。

    ……

    是夜。

    麟游,万年宫。

    大宝殿庭中。

    月下美人开满庭。

    媚娘悠悠然,坐于正殿之下,看着月色之中,轻蝶处处,披着素色斗篷,品着新茶。

    好一会儿,她突然抬头,看着正匆匆而来的明和,笑道:

    “怎么,被你师傅骂了?”

    明和一怔,却垂了首:

    “娘娘似有先知。”

    “这样的事情,不知才奇。”

    媚娘低下头来,伸手从一枝漫长着到了脚边的花枝上,摘下一朵新花,轻轻一嗅,便笑着身边小侍拿去,净了花蕊,置在床前新置的瓶里安着,一边儿悠然道:

    “这些年的夫妻做下来,若是我不知他心,若是他不知我意,如何能够走到这一步?”

    明和垂首,好一会儿才轻道:

    “娘娘,主上其实,也是想着让娘娘插手这些事儿的罢?”

    媚娘垂眸半晌,突地憨然一笑:

    “谁知道呢?

    我不知道。”

    这一笑,风情万种,却似点亮了夜空。

    ……

    次日。

    午后。

    麟游,万年宫。

    大宝殿后院。

    李治看着满庭的渐败之花,不由叹道:

    “怎么就没个好法子,能将这些花儿留下来呢?”

    一边儿德安看了他一眼,正要说些什么,却突然闻得前殿急急来报,道是西北有事禀上。

    李治点点头,心不在焉地挥挥手,目光还只留在眼前的花儿上,好一会儿才道:

    “罢了,还是多画几支在纸上挂在庭中的好……”

    “主上,若要长留繁花供娘娘一赏,其实明和却有一法。”

    李治转头看着他:

    “何法?”

    “只是……此法因由却是在前朝炀帝之意上……怕对娘娘,对主上……”

    “你且先说一说听,未必杨广所为,皆是不堪。”

    “是。其实明和曾闻,炀帝时为向西番来使夸显其富,曾以丝帛裹树……诗中亦多有以上等帛绢拟而为繁花之典故……

    所以明和就想,若果如此,何不索性取上等宫绢,着巧手匠人制成花形,以为取巧?”

    李治转头,定定看了他一会儿,突然点头笑道:

    “果然还是你机灵。”

    言毕,便着左右传令,立传内司工匠依法而制。

    次日晨起。

    媚娘起身梳妆时,看到的便是那一朵新制成的绢花。

    她讶然扬眉,且先取了来细看:

    花却是以极细极韧的金丝制成若一片片小小扇架般的样子,套上了一片片以绢裁制而成的花瓣而成的。

    花蕊则是数颗硕大的明珠,甚至连下面栓系明珠的金丝都做得微微曲屈,无风自颤,像极了真的也似。

    媚娘越看越爱,越爱越喜,忍不住抿嘴含笑问着身边明和道:

    “这是谁的巧心思?”

    明和垂首,却将昨日之事一一说与媚娘听。

    媚娘听了之后,脸上的欢喜之色却稍少了些,好一会儿才道:

    “以后你可记得了,这些东西,有便好,若无,却不必太费心。

    一来我也不太爱这些东西,只是不舍那月下美人如此早夭而已,这你也应当知晓其意。

    二来……

    若是这等事叫外人知晓了,总归又是要说我的不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