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成鸳鸯,再得瑞兆二十八-第2/3页





    李治闻言,立时明白了萧淑妃的来意,然后电转之间,恍然有悟,再不动声色地看了眼同样似有所悟的长孙无忌,还有依然一脸忧心的其他人之后,这才轻轻道:

    “那……

    这般说来,朕的爱妃与几个皇儿,确是不宜再居于此处了……

    依道长的意思,想必是得易殿而居了?

    那以道长相观……哪里才是皇儿与爱妃的最佳居处?”

    长孙无忌闻言,脸上微微一动,却立时平静,李治见状,心里也是一安,便自不再语,只听那道士道:

    “皇子龙孙,威福之重,自然不宜轻易移殿而居,否则龙脉有损,则如根枯枝败,不复存矣。

    是故若要为雍王殿下与二位公主,还有淑妃娘娘移居,那自当择有先灵相佑,最好是其直系祖先灵佑之处,方得安身。”

    长孙无忌再也忍耐不住,冷笑一声道:

    “依道长这意思,这宫中除了那供奉我大唐高祖皇帝与太穆皇后的两仪殿之外,便只有供奉着先皇后文德皇后娘娘的立政殿可居了?”

    萧淑妃闻言,却也不动声色,只是默默相立。

    李治眼见如此,不由为难道:

    “这……

    可如何是好?

    两仪殿的确本为后宫可居之殿,可一来眼下它已然成了先灵之所,不得擅入更不宜居人;而那立政殿……”

    李治看了眼低垂着头,不言不语的萧淑妃,才道:

    “那立政殿眼下虽然暂居有人,可到底也是守灵在那儿……

    何况父皇在时便有明令,若非大事,不得开立政殿与任何妃嫔相居……

    舅舅……这……”

    长孙无忌点头,也不看萧淑妃一眼,直道:

    “不错!

    先前那位武娘子居于此所,是为文德皇后娘娘安灵之故。

    是以如今论理依据,文德皇后娘娘灵安,已当出殿。

    可是老臣以为,此刻她却不能,也不该出此立政殿!”

    李治闻言一怔——这一次,他却当真是大吃了一惊:

    “舅舅的意思是……

    不叫……

    不叫媚娘出立政殿?!

    为何?”

    不止是他,便是其他大臣,甚至是萧淑妃,都震惊地抬起头,看着这个大唐首辅。

    长孙无忌淡淡道:

    “主上,您难道忘记,先帝太妃徐氏临终之前,再三叮嘱,自己侍驾西归之后,定要由自己身前所侍的武娘子伴灵满一年,才可奉灵入昭陵下宫?”

    李治一怔——的确,徐惠生前为了保得媚娘可尽量长地留在立政殿中,确乎当众留下过这样的话……

    可是为何长孙无忌竟然肯认同这样的遗命?

    要知道,徐惠不过是个前朝太妃……而且还是追封妃位的……

    为何他这样看重徐惠的一番遗言?

    又或者……

    他另有打算?

    不过李治想来想去,长孙无忌将这番话搬出来,都只对媚娘有好处没有坏处,便正色道:

    “正是如此……若非舅舅提醒,朕倒是忘记了。

    不过到底几个孩儿这般受苦也是可怜……”

    他这番话,却是意在试探长孙无忌真正的意图与态度如何,竟是完全没将萧淑妃放在眼里。

    长孙无忌闻言,以为李治有心欲成全淑妃,可想了一想,又总觉事关武媚娘,只怕李治未必便是真心如此,只是顾着雍王与二位公主,于是便索性道:

    “若果然如此,老臣其实倒也有一法。”

    李治扬了扬眉,萧淑妃也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道:

    “眼下既然雍王殿下与二位公主受惊,那便不若索性请雍王殿下与二位公主一道,伴灵于立政殿中些时日。

    想必如此一来,雍王殿下与二位公主有文德皇后娘娘的慈灵庇佑,自然不再……”

    李治闻言,微皱其眉道:

    “舅舅意思,是爱妃带着三个孩儿一道入立政殿暂居?

    可这样一来,立政殿岂非……”

    “主上,老臣说的,是请主上下旨,着令雍王殿下与二位公主一道入殿,由立政殿的武娘子相伴守灵。

    毕竟先帝有旨在先,宫中一应妃嫔,均不得入住立政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