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审美争议!-第2/3页





    纳威人在外型上与地球人的另一大区别在于他们有一条尾巴,从外形上看与狮子的尾巴很类似,因为在面部设计上,纳威人融合了猫科动物的特征,给他们加一只猫科动物的尾巴,能让他们看上去更“猫科”一些。

    由于纳威人的四肢明显比人类的长了很多,尾巴的可以用来保持平衡,也可以修饰他们过长的四肢,不至于视觉上太过单调。

    纳威人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他们身上的细小亮点,他们皮肤下的一些可以发光的细胞,潘多拉星球上的动植物基本上都是会发光的,各种生物发出的不同颜色的光让潘多拉的夜色犹如仙境。

    纳威人也是有发光的功能的,这种光亮让纳威人和潘多拉的夜色相配显得更加协调。

    地球上的生物很少会发光,反而很多生物千方百计地用伪装色让别人看不出自己。

    而潘多拉上的生物并不在意把自己暴露在夜色中,这个设计是因为潘多拉是一个万物一体的独特生态,所有生物之间除了简单的食物链竞争关系,其实都是可以灵魂交流的统一体。

    所以潘多拉的夜色,也能在不同生物的发光中形成“颜色和光线的交响乐”,以此来表示潘多拉是一个比地球更加和睦的生态环境。

    以往的好莱坞科幻电影中,往往都是把外星人设计成与地球人不同的丑化产物,例如怪兽,异形兽,还有类似巨形昆虫的怪兽,总之是千奇百怪,要不恶心至极,要不极不起眼。

    而且以往的科幻电影中,外星人只有极少是正义或善良的,而那些极少数,也都是外貌像极了地球人类的形象,毕竟审美是人类主管活动,肯定是越像自己的,越心地善良。

    《阿凡达》完全颠覆了以往这些科幻电影的设定,其实潘多拉星球的生物,才是最美丽的生物体形象,而人类的丑陋和固有缺陷,是人类不自知的,这也是悲哀之处。

    ……

    电影作为一种以视觉为主导的综合艺术形式,它对画面表现的要求显得至关重要。

    在好莱坞,一部电影的美术设计,乃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甚至很多影片在还没有开拍之前,美术设计师们就已经用手上的画笔描绘出了要呈现的人物与场景的具体样貌。

    而这些艺术家独具匠心的设计草图,也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品供人欣赏。

    在另一个世界,《阿凡达》公映和之前,推出了一本名为《天神下凡美术设计图集》的书,荟萃了众多才华横溢的美术设计师为这部影片绘制的心血之作。

    而《天神下凡》,正是《阿凡达》的另一个名字,Avatar这个词语在印度教和佛教中,便是“下凡化作人形”的意思。

    因此《阿凡达》的内容和主旨,也是充满了神念,很多处都和神以及信仰有关。

    这个世界,《阿凡达》制作的同时,《天神下凡美术设计图集》也在完成当中,不过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大师一起汇集,只有李志凡一个人,亲手操刀完成所有的设计图集。

    当然,全靠他一个人,这电影制作个五年都不嫌短,所以李志凡前期十几副设计图都画的很详细,之后就简单画个草图,然后交给其他美术师来填充和润色,他们制作完成之后李志凡会提出修改意见。

    同样,李志凡也计划在电影上映之前,完成《天神下凡美术设计图集》的推出,给世人拿去欣赏。

    《阿凡达》这电影其实就是描绘了现实世界,并不隐晦,而且十分明目张胆。

    潘朵拉星球是个再明显不过的比喻,它富饶却危险,美丽而致命,吸引了无数自觉勇敢的探险者,对于他们来说,这只是一场游戏。

    就像是五百年前的美洲大陆,白人殖民者端着他们的步枪,一波又一波地出现在海岸线上,烧杀抢掠走印第安人的一切。

    对地球人来说,这是一场历险游戏,面对财富和资源,肆意妄为的掠夺,毁掉了潘多拉星球美丽的生态圈。

    但对潘多拉星球的所有生命体来说,是残酷的噩梦。

    就像白人殖民者对印第安人、非洲原住民、澳洲原住民,尤其是那些已经被灭种的民族,那一声声枪响,永远刻在了民族的仇恨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