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计划-第2/2页





    刘沆摇头又叹气,还撇了撇嘴:“刚刚君实和介甫的话,你不曾听到?”

    “啊?”文彦博愣愣问道:“他们说了些什么?”

    众人一时无话。

    只得文彦博摸着胡须,兴奋地说:“如若把这‘计划预算’用到朝廷的收支用度里去,岂非更好,更妙?”

    “朝廷的收支用度?”

    司马光灵光一闪,若有启发。

    “对!”文彦博重重点头,翻开其中的几页,道:“你看,‘销售预算’放到一国里面,即是税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可看作是修筑堤坝、道路的支出预算;‘人工预算’是各大小官吏的俸禄;‘盈利预算’即是扣除以上的支出,国库里剩余的钱银……”

    他笑得双眼都瞇起来了,对刘沆道:“阁老,增铸的钱银该如何处置,解决之道,尽在此中呀!”

    “唔。”

    刘沆也觉得他所言有理。

    不过……

    “毕竟是一国之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这‘计划预算’的方式也不知道效用如何,贸然奏与官家,是不是太儿戏了?”

    “如今这般没有‘计划预算’,难道不是更儿戏?”文彦博反问他。

    乐琳被他这话勾起了兴趣,好奇地插话问:“难道国家,不……难道朝廷之前没有类似的用钱计划吗?”

    文彦博虽不情愿,也只得如实道:“没有,这种妙计老夫也是头一遭见到。”

    乐琳又问:“那长期的计划有吗?”

    “长期的计划?”文彦博反问道。

    “就是‘五年计划’或者‘十年计划’之类的。”

    文彦博皱眉问:“那是东西?”

    乐琳解释道:“就是国家为未来的五年制定的大计划啊——像对重大建设项目的构想、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之类的东西。

    “比如说,在未来五年之内,大宋境内要修筑多少的河道、堤坝、道路,平均到每年又各要完成多少……先调查、统计好,然后经过各方商议,最后制定出详细的计划……

    “再如,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里,大宋的人口要增加多少、田地的开垦要增加多少、书院、学馆要增加多少,分到每州每府头上,各自的增长预计达到多少……这些或长或短的国家的计划,都没有的吗?”

    文彦博来不及回答她,他一边听,一边奋笔疾书地做着笔记。

    刘沆轻轻摇头,看向“乐琅”的目光愈发充满赞赏。

    乐琳忍不住真诚而好奇地问道:“那么,你们之前是如何管理大宋的?”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