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甫介身世-第2/2页





    如今,虽然历史有了偏差,但文彦博已发现了王安石的才华,离举荐他也不远了。

    那么,如今的王安石,大概还在舒州任职通判。

    然而,柴珏却瞪着眼睛望向乐琳,仿佛她说了什么荒诞无稽的话一样。

    他说:“王安石只考了两次科举,屡试不第,后来便没有再考了,他如何会是你所说的舒州通判?你兴许是认错人了。”

    乐琳比柴珏更吃惊,她脱口道:“王安石屡试不第?你放屁!”

    柴珏不知道她为何竟讶然得连这粗言秽语也出动了,他望着乐琳,琥珀色的眸子澄澈得不带一丝隐瞒,恳切地道:“真的,他两次乡试都是解元,但每到了会试便名落孙山。之后,他便不曾再去考科举……直至两年前,他父亲过世,他丁忧至今。”

    乐琳如同雷轰电掣一般,似个木头做的人儿一样,傻傻地戳在那儿。

    若她没有记错,王安石在二十出头初试便进士及第,之后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她还记得以前看的史书里曾提及过,王安石少年的时候曾随父入京,以文结识好友曾巩,曾巩向欧阳修推荐其文,大获赞赏。

    退一万步说,即便这个时空真的因为蝴蝶效应发生了偏差,王安石会试的文章不得考官心意,但欧阳修应该亦会举荐一二吧?何至于名落孙山?

    乐琳问道:“他是否认识欧阳修?”

    柴珏叹息说:“倘若他认识欧阳学士,断不至于如此落魄。”

    “他很落魄?”

    “嗯,”柴珏摇了摇头,长叹道:“人总有不如意的时候,如二哥所说,这般文采风流的人物,总不会是池中之物的。”

    乐琳忽而捕捉到一个很重要的细节:“你说他父亲两年半前过世了?”

    “嗯,”柴珏娓娓道来:“临川军判官王益,三年前因牵涉户部侍郎岑德平贪墨案被削籍,之后郁郁而终。”

    “王益……”乐琳又问:“王安石可是三十岁上下?”

    “刚好三十。”

    乐琳沉吟不语。

    年龄对得上,连他父亲的名字都一样,也是临川军判官。

    只是,王益在原本的历史里,绝不是这个时节点死的。

    倘若他是在王安石被文彦博举荐的前后死的话,那王安石便要丁忧,文彦博亦不可能越礼举荐要丁忧的人。

    “岑德平是谁?”

    原本的时空里,她并不记得有过这么一个名字。

    柴珏难以置信道:“三年前那轰轰烈烈的户部侍郎贪墨案,你竟是不记得了吗?”

    乐琳坦然地摇头:“三年前,家父因故身亡,我心痛不已,并无心思关注其他的事情。”

    然而,电光火时间,一个念头闪现过脑海,她直觉得浑身颤抖。

    ——为什么,都恰好是三年前?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