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准备出战-第2/2页





    竹林静寂时,仿如水墨画中的恬适少女,凝眉束目,睛不乱移,像有一泓清泉,在荡涤人的心灵,绿意包裹方为何?只当身处不凡中;剪却二两春风来,明心静气直呼无。如若风吹叶动,簌簌的声音顿响,竹在摇,叶在动,尚有稀疏的黄叶,也会于之飘落。但叶飘的姿势,有点像雪花,它慢悠悠地,左右飘摇,一下,一下,再一下,最后好像凝固一般,似乎沿着选定的飘落地点,轻飘飘地,倏然而落,遇风一欢,又再飘再落。

    若有下雨天,那就更有一番奇特。在家听雨是可以的,但那却是“噼啪”的断续,噼一下,啪一下,滳在竹林的声音,往往不够响亮,除非大雨,“噼啪”的声音才够响亮,许多人觉得声音刺耳,烦躁不堪,认为是噪音,但我觉着,若无此噪,何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呢。然在竹林中看雨,却是身临其境,我就常常披着斗笠(小雨除外),在竹林中穿梭,让雨打竹林之声,仿如裴多芬的《交响乐》,在竹林演唱;又如《二泉映月》,为其中奏呜听,大雨时,大珠小珠落玉盘,噼噼啪啪响得欢,一停一下,噼啪过去,噼啪过来,此起彼伏,传之很远。雨小时,薄如蝉翼绕飞旋,雨丝非常细腻,落在竹叶之上,仿佛桑蚕咀嚼,声音浅微,这时的我,会将满脸满头的雨丝,与竹叶的雨丝比对,好像还是有些区别,竹叶的雨丝竹意菲浓,人身的雨丝聊沾人味,如同一素一荤,自然不同。相同的惟有如银针,如毛发,如鹅绒,纷纷飘飘地,洒落,洒落,再洒落。

    为什么我对竹林如此钟爱,还真的另有缘由,我年愈九旬的老祖婆说我比同龄孩子成熟早,所以我常常听她与七老八十的老婆婆们闲聊,方知竹林的前世今生。

    遥想四川盆地从大海中凸起,造就了四川如此格局,龙虎之地如卧虎藏龙般蛰伏,如它们一旦跃出,肯定与都江堰之水龙联合,搅动万般风云,成都平原可能不保,将再次沦为水中泽国。于是女娲娘娘拨下金钗,往自己身上倏然一划,仿佛一个闪电,自天空亮落,于是方有过片竹林,更有众多仙女,往往于夜深之时,在竹林游逛,而并不惊扰乡民。

    听到这些传说,我往往半信半疑,一边手枕着头,一边闪着亮亮的眼,在老祖婆和众多婆婆脸上搜寻,看她们是否会欺哄我个小孩,但却丝毫不觉。

    由此,在经常的听后,或日常的闲暇,自己乃开始在竹林搜索,看是否真如传说,真有遗迹及仙女们留下的烙印,甚而半夜三更偷偷跑入竹林窥视,但常常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可仍初衷不改,矢志不移,直至走出家乡后才罢休。

    竹林的趣味很多很多,就是我住上过十天半月也难以讲完讲透,毕竟随着岁月流逝,加之上了年纪的关系,难免挂一漏万,所以还是暂且打住,让我们小娃娃兵在此耍子耍子,得个逍遥乐呵。

    围绕这片竹林天空,对于大多数娃娃来说,他们的执着与热爱,无非就是玩蚂蚁、逮蚂蚱、捅蜂窝、掏鼠洞、打泥巴仗、呛芒芒辊(多人躲一人捉)、夹顶顶猫、观蜘蛛和捕笋子虫等,我虽与他们一起玩,也喜欢玩出尽兴,把笋子虫一支支生吃,但却始终守住底线,玩得差不多时,总会一个人静静地坐于一旁,头脑随眼眸的流转,在竹林的天空,胡思乱想起来,或透过竹林缝隙,探索起天空与竹林的连接,是否天是天,竹是竹,我是我了。更有太傻的表现,自己会巡着竹林缝隙透进的阳光,围绕着光,在地面左抓右抓,前抓后抓,最终把自己累趴下,方才罢休。

    后来想想,生活在竹林里也是不错的。但是我的使命还没有完成,就算完成了还要进神的遗迹。记得人王说过一句话,进去了很有可能出不来,人王自己这么多年都没有出来。当然也有可能他出来了,但是一直隐居,最后老死了。因为人王没有吃长生不老药,但是这么强大的人就这么死了太可惜了!<(https://)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