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一波三折(上)-第2/3页





    不过只能说这种可能性很大,却并非是唯一可能。袁小虫他们对这一点非常肯定,当是出于对顾老三的了解。

    这就让杨铮有些想不通。姚二刀、袁小虫等人明显对顾老三信不过,却又让这人帮他们办一件见不得光的事。承担那么大的风险,必然要有钳制的手段。而顾老三又是个自私鬼,想必用其家人要挟也是不管用的。

    他忍不住问道:“你们和那个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袁小虫道:“那个人十多年前跟我家二哥一起混过,关键时候过于惜命,偷偷跑掉了。那家伙虽然敢杀人,自家却怕死得很。”

    杨铮这才知道,原来顾老三当真跟罗大麻子那伙人混过,与姚二刀算是旧识。不知劫掠清水县城有没有顾老三的份,但做出临阵脱逃之举,自然很难再被当年的同伙所信任。

    他们之间应当还有许多瓜葛,杨铮却无意再去探究,只当袁小虫所说的推论成立。那么顾老三想从里面出来,大概有三条路可选。其一是越狱,其二是找个替罪羊玩一出金蝉脱壳,其三是想办法免罪。

    前两条路风险很大,出来了也有许多后患,一辈子都不得安生。就算有人给顾老三辅路帮他成事,他自己也要冒很大风险。想必面对这两条路时,顾老三不可能会光是高兴,至少会有些紧张不安。

    所以可能性最大的,应当是第三种。如果抓到了真正的姚二刀,顾老三自然就不用再顶罪了。袁小虫他们最担心的当是这种情况。

    杨铮看了看左右,问道:“你们那事怎么样了?”

    袁小虫道:“已经差不多了。就是出了这状况,一时还不能动。”

    杨铮道:“他那么怕死,只要你家二哥不露面,他应当不敢做什么吧?”

    袁小虫道:“眼下却不好说。二哥不愿多生枝节,恐留下把柄多生事端。可天越来越冷,实在等不了几日了。”

    杨铮道:“再等上两日,应当用不着你们做什么……哎呀,坏了!”

    袁小虫见杨铮突然之间皱起了眉头,忙问:“怎么了?”

    杨铮看向州署大堂,说道:“那人如果答应了别人什么条件,恐怕就是构陷大堂上的那位古掌柜了。”

    顾老三被周司吏等人诬为姚二刀定下死罪,自然恨这些人入骨。而得了好处并一手促成此事的周司吏等人,只有让顾老三合理地死掉才能完全了结这件事。双方可谓水火不容。

    杨铮一直便是这样认为的。然而他刚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对这二者关系的判断上,有些过于主观了,从而陷入了一个思维误区。

    按照袁小虫的说法,顾老三非但不是什么“好汉”,简直就是个怂包。而胥吏们向来善于敲骨吸髓,纵是废物也要利用一下。所以他们不会有什么水火不容,完全可谈条件交换利益。

    顾老三被带离牢房,除非是要过堂,否则连狱门都出不去。能见到的人,多半是衙中胥吏。而最为便利者,自非刑房周司吏莫属。

    以周司吏今日在堂上的表演,图谋古记铁铺之事肯定少不了他一份。利用顾老三来构陷古常勇,也必然少不了他的参与。

    可是一定要用死人来历不明的银子去栽赃么?活人当堂指认的口供可是更为有效,官老爷打起板子来都更加顺理成章!

    那位王典吏怕是知道周司吏见了顾老三,又了解到一些内情,这才传来字条。其本意是说有人要利用姚二刀将“杨古井”一事搅浑,而不是要置其于死地。杀人灭口这种事,总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周司吏不大可能在王典吏面前表露出这种意图,徒然授人以柄。

    一想到这,杨铮便隐隐感到有些不安。若等下顾老三出来指认古常勇,而知州又不出面,结果可能会非常不妙。以赃银构陷,总还要做些查证之类的表面功夫。可若是当堂指认,祝同知怕是即时就要用刑。

    古家父子要是被打个伤残,就算事后平反,铁铺多半也保不住了,之前的心血就算是白费了。如果屈打成招,说不定还要就势将大姐夫胡喜子攀扯进来,这更是杨铮不愿看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