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零二十六章 莫畏浮云遮望眼-第2/3页





    主事吴帆苦笑:“衙门的人手也是严重不足啊,加上官员考核的事情,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只要不是油水太丰厚的案子,一般都会拖拉上一段时间的!”

    嘿!

    贾赦只是轻嘿出声,倒也没发表什么愤慨的看法。

    现代时有句话说得好,存在既合理!

    京畿府衙门都这摸样,远离京都和朝廷眼皮子底下的地方官府,只怕情况更加糟糕。可是衙门已经形成了一定之规,想要打破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主事吴帆还是很有能耐的,四十来岁的年纪,让他的见识和阅历非同一般,很多事情只是看上一眼,基本上就能摸清其中脉络,是个不错的副手人选。

    而且这家伙在刑部待了足足二十来年,对于刑部的一应事务熟悉之极,同时也对京畿府还有各地衙门的一些事情也是门儿清,当然只是在刑狱方面如此。

    见过的案子多了,自然有自己独特的看事方向,尽管做不到十成十的把握,但七八分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嘿嘿,大人你看这个张三偷牛案很有些猫腻啊,小小一个佃农哪来那么大胆子,竟敢偷主家的牛?”

    吴帆指着一份在贾赦眼中,散发暗红微光的案卷笑道:“郊外的佃农一个个老实巴交的,只怕他们就算偷了牛也没地方销脏啊!”

    说着,摇头冷笑道:“这里头有门道,这位叫张三的佃农肯定是冤枉的,要么就是那位主家陷害,要么就是其他人坑了他!”

    贾赦点了点头,案卷上的微微暗红光芒已经相当明显,再加上吴帆的指点,这里头还真是很有细节可挖。

    不然,单凭‘郊外红土村张三偷牛,被主家告发’几个简单的描述,还真不一定能发觉其中的问题。

    “这事,该如何处理?”

    既然看出了问题,想来刑部也有自己的处理方式,贾赦并没有义愤填膺,觉得世道不公一定要替那位叫张三的佃农翻案。

    “这是下官不可下决断,自有侍郎大人处理!”

    果然,吴帆轻轻一笑不以为然,只是在这份案卷的某处不起眼地方,用毛笔沾墨做了个小标记,然后放在处理过的案卷之中继续翻阅下一本。

    贾赦看在眼里也没多说什么,刑部衙门运转了这么多年,已经形成了一套内部的规则,有些事情他想要插手的话,最好不要顶着来,用旁敲侧击的效果更好。只是像这样的案子,损海的只是区区一位郊外的佃农,他可以想象刑部两位侍郎不会太过计较,拿官威却跟京畿府硬顶,这里头有一个值不值当的问题,哪一个混官场的都不是孤立存在。

    特别是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吏,身后连带着一大票级别不同,或在朝廷或在地方的官员,一个不小心可能得罪的就是一大片。

    贾赦虽然不惧,但是也不代表他会傻愣愣直接冲锋在前,有些事情完全可以以其它办法解决。

    就如佃农张三的案子,京畿府就在天子脚下,有的是法子解决,就看张三的家人有没有这份见识,又或者有没有人愿意相助了。

    整个一个上午,主事吴帆一边处理案卷一边讲解,解决了的案卷不过一小半数十份罢了。而这数十份案卷之中,就有足足三份在贾赦眼中,散发淡淡暗红光芒的案卷,显然都是有问题的案子。

    其中就有张三偷牛案,还有一起富贵人家的盗窃案,以及郊外某村的小童溺亡案。

    以主事吴帆的眼光,轻松就看出了张三案和富贵人家盗窃案的猫腻,却是没有发现那起小童溺亡案的问题。

    那起富贵人家的盗窃案,涉案人员乃是一位小官家的长随,因为偷盗主家加财被发觉扭送官府,想这样的奴仆犯主的案子,基本上也都是从严从重判理。

    吴帆表示,这位长随很可能是陷入了那位官宦人家的家宅内斗之中,不然他好好的前程干嘛做这样大风险之事?

    当然,因为案卷描述太过简单,贾赦也看不出什么问题,不过这是一件冤案却是必定无疑的。

    一个上午时间,主事吴帆讲解得口干舌燥依旧兴致勃勃,贾赦也是收获颇多,对大庆朝的刑部事务更多了几分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