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9章 凉州后事



 九月底十月初的蜀地,已经有了寒意。

 但李八郎不敢耽搁,因为如果这个时候不赶时间,再迟一点的话,那就要等到明年开春了。

 赶不到凉州,如果能赶到汉中最好,赶不到,至少也要到锦城。

 换作以前,李八郎肯定是没办法出远门的。

 因为姐弟二人,虽说是沾了姓李的光,能吃饱,冻不着,但想要再进一步,根本不可能。

 囊中羞涩,难道一路乞讨去凉州?

 不过李六娘说自己的亲事一切从简,所以三日后,李八郎就多了一个姊夫。

 这个姊夫虽说是个武夫,但极是疼爱阿姊。

 又因为是冯鬼王军中的老人,所以家产颇丰。

 从他无意中透露出来的口风中,李八郎知道,早些年冯鬼王从越巂平乱到转战陇右,光是劳力买卖,自己这位姊夫就沾了不少油水。

 更别说几次大胜下来的犒赏。

 最重要的,用这些年累积下来的军功,换取了田地,交给兴汉会打理。

 每年收上来的粮食,除去赋税和给兴汉会的抽成,剩下的按姊夫的要求,会折算成粮票钱票布票等,按时送到姊夫手里。

 如此一来,姊夫就没有了任何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呆在军中。

 不过这些田地是虚田。

 若是姊夫想要把这些虚田换成实田,自己打理,也不是不行。

 但一来是实田有可能会落到越巂,也有可能会落到陇右,甚至南中。

 真要落到南中那边,哭都来不及。

 二来嘛,那就是这些虚田的产出折算,兴汉会有一部分的赋税补贴。

 所以真要自己打理,那就得正常交赋税,不划算。

 兴汉会之所以允许有这样的操作,跟三国时代的先军政治是分不开的。

 三国鼎立,先军政治是必须的,汉魏吴无一例外。

 但因为经济基础不同,所以军制也各不相同。

 魏国的是士家制度,士兵及其家庭另立户籍,称为“士家”。

 男子终身当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代当兵,士家只能与士家通婚。

 士兵死后,妻子由官府主持改配士家。若是士兵逃亡,家属要受严厉处罚,重则处死,或没为官奴婢。

 吴国除了士家制度,还有世袭领兵制。

 所谓世袭领兵制,即属孙吴诸将私有,各将领所领军队算是其部曲。

 部曲在将领带领下,不但参与中央指挥的战役,同时还要为将领提供其它耕种杂役等。

 甚至在将领死后,部曲还得继续听令于将领之子或其血亲继承者。

 至于季汉的兵制,又有所不同。

 首先是胡夷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

 最早是大汉丞相平定南中后,为了减少南中夷人叛乱的能力,不但大量抽取夷人当兵,甚至还迁徙大量夷人到蜀地。

 而冯鬼王自不必说,屡次组建义从胡骑。

 这种做法算是半士家制度,针对的是胡夷。

 除此之外,大汉主要还是募兵与征兵相结合的制度。

 募兵是为了培养职业兵,加强战斗力。

 征兵是为了培养预备役,以便随时可以应付大战。

 大汉丞相在陇右之战后,回到汉中,吸取了陇右之战的教训,精减军中老弱,练兵讲武,代表着大汉军制的正式确立。

 谁都知道练出职业精兵才是优选,但这个需要良好的财政支撑。

 三国之中,唯有大汉才有这样的资本。

 兴汉会从一开始就与皇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算是半个官方。

 它对冯永军中将士的补贴,算是大汉财政的一个补充。

 有点类似于后世的军火商财阀对政府的政治献金。

 在先军政治下,这种政治献金自然是越多越好。

 而冯君侯,就是兴汉会这个财阀的总代表。

 如今这个财阀代表,正骑着高头大马,走在敦煌城的大街上。

 因为凉州刺史的到来,所以这条街道提前清人了。

 “嗒嗒嗒……”

 清脆的马蹄声回响在街道上,更是显出街道的安静。

 马是西域马,极是神俊,唯一遗憾的是,这是一匹阉过的马。

 神俊无比的西域阉马。

 关大将军亲自担任护卫,仅落后冯君侯半个马身。

 披着铁甲的亲卫围绕在周围。

 张府的大门大开着,张就站在门口,恭迎冯君侯的到来。

 十月的凉州,天空纷纷扬扬飘着米粒般大小的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