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6章 长安风华



倒是元凯你,不是说快要回军中了吗?怎么今日还有时间陪我出来游玩?

冯二公子反将了杜预一军。

正是因为要回军中了,所以才要趁着还有机会,多出来游玩嘛。

杜预浑不在意地回了一句,然后又问道:

说起这个,二郎你真的不打算往军中发展吗?

就算单凭冯二公子现在的成绩,想要申请转入武学院,相信也是很容易的。

如果再加上他作为先生与师母的嫡长子,世间最顶尖的兵法,别人是苦求而不得万一,对冯二郎来说,却是唾手可得。

更别说如今大汉公认的军中统帅,冯大司马与镇东将军二人,必然是排在最前面的两位。

在杜预这种知情人看来,冯二郎不往军中发展,总觉得太浪费了他这个身份。

我就算啦!冯二公子摇了摇头,就我这点武艺,连自家阿姊都打不过,去领军不是让人笑话?

作为冯府的嫡长子,冯二公子对自己的定位还是很清楚的。

他这辈子的主要任务,就是想办法守住冯家的家业。

冯家的家业已经够大了。

用不着自己给冯家再去开拓什么事业。

事实上,能守好冯家眼下的家业,就已经足够让冯家列祖列宗欣慰了。

再说了,大人和阿母正值春秋鼎盛,怎么也不可能轮得到自己亲临阵前。

就算是退一万步说,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让冯府的嫡长子亲自领军上阵杀敌,恐怕大汉已经到了最后关头。

比如说贼人兵临长安城下。

真到了那个时候,冯府的家业,自然也没有再守下去的必要了。

别人看着冯府的嫡长子是风光,但实际上,冯二公子有时候,却是有些羡慕自己的那些兄弟。

至少他们要比自己自由得多,不像自己这般,会有这么多的束缚。

比如说花姨的儿子关胜,倘若真要有心建功立业,直接就去南中早做准备。

将来捞个列侯,甚至在南边当个逍遥侯,根本不在话下。

当然,这番心理,冯二公子自然不会与外人说起。

倒是他坦然承认武艺不如其姊的行为,让杜预嘴角一抽。

别人不知道,难道冯师兄你连自己的师弟都要蒙?

大师姊的武艺,放眼整个长安的圈子,那也是相当恐怖的存在,自己还真不知道同代人里,有谁能比得过她。

师兄啊,领军不一定需要武艺高强啊,杜预意有所指地说道,比如说先生的武艺,就未必比镇东将军的强,先生不还是居镇东将军之上?

在军中,运筹帷幄可比武艺更为重要,你说是也不是?

理确实是这么个理,冯二公子意味深长地看了杜预一眼,说道,要不我今日回府上,就把元凯这个话,带给大人听?

杜预一听,连忙拱手,哀求道:师兄饶命,且饶过我这一遭!我就是开个玩笑。

盈师姐手黑,令师兄心黑,这俩姊弟惹不起,是真惹不起。

旁边的羊祜听着二人的话,有些不明所以,又有些若有所思:

元凯不久之后要回军中,祜近日来,亦常闻诸位同窗提起军中之事,莫不成,是朝廷又有什么动静?

在长安这么久了,他也算是略为了解大汉的一些事情。

按某些人的说法,就是天下才气一石,冯山长独占八斗。

故而就算不能像山长那般,能给天下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但剩下

的两斗,也足够为生民立命了。

所以学院的学子们,多有忧国如家,以天下为己任的风气。

这等风气,与关东那边流行的避世玄学清谈之风大有不同,甚至可以说是相反。

加上朝廷这些年来,每有大事,都有从学院里召募学生实习的惯例。

如此,学生得到了学分,学院得到了声誉,朝廷得到了牛马。

大家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也正是因为这个惯例,所以学院里每有什么风声,就会有人猜到朝廷是不是又有什么举动。

不就是成立统军府的事。

冯二公子和杜预对视一眼,杜预开口道,叔子你还不知道吗?朝廷决定在地方成立统军府,以替换现在的兵制。

统军府?

羊祜一愣,然后有些反应过来,倒也听说过一些传闻,只是对此事倒是不甚了了。

他虽说在学院求学,但只能算是走读生,或者说是旁听生。

是没有办法享受到朝廷赋予学院学子的政策优待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