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收购银行】



这次文学研讨会很成功,彭万华新结识了两位未来的文坛巨擘,收获很大。

  要知道大刘的科幻作品改编成电影后,票房加起来可是超百亿的。

  他重生那会儿《三体》还没有拍出来,要是把《三体》系列拍出来,那体量说不定比漫威宇宙还要宏大,票房超三百亿也是可以期待的。

  至于余崋,虽然其作品改编空间有限,但耐不住文学性强,各种大奖拿到手软。

  近水楼台先得月,彭万华想着,自己是不是该把红星经济的业务拓展到大陆来,提前把价值连城的版权先签到手里再说。

  心里正在琢磨着这事,田兴国来找,说黄旗和一个老外来找。

  彭万华回到19号四合院。

  黄旗和朱彼得两人夹着个黑色公文包,蹲坐在门槛上,见到彭万华主动迎上来打招呼。

  “哥。”*2。

  “怎么回来了?”彭万华有些好奇。

  “哥,找你来签字。”黄旗掏出一份文件,递给他。

  彭万华接过来,扫了两眼。

  横看竖看,字里行间藏了两个字:

  打钱!

  黄旗在一旁解释道:“这次我们收购两家银行,一家是恒隆银行,一家是新鸿基银行,总收购价3.2亿港币……”

  今年因为大环境,许多信托和银行接连暴雷。

  恒隆银行到今年九月已经撑不下去了,股东纷纷断臂求生,就在这时,准备已久的黄旗二人含泪接盘,与恒隆的大小股东谈好了低价收购协议。

  除了恒隆银行,同样在因为大环境原因,着名港商冯景禧创办的新鸿基银行遭到挤提。这种危机下,谁都不敢轻易接盘。

  黄旗二人因为是银行大储户,冯景禧找到二人,出让了大半银行股份给黄旗二人。黄旗不得不含泪接盘。

  于是乎,黄旗、朱彼得用3.2亿收购了整个恒隆银行和新鸿基银行的9成9的股份。

  前面三亿资金在黄旗的权限范围内,付款没问题,但后面两千万尾款超过了他权限还没付,所以他俩便跑过来找彭万华签字。

  如今只要彭万华签个字,付清尾款,他手下就多出了两家银行。

  彭万华还以为是什么事,原来是收购银行,找他要钱来了。

  他记得上辈子恒隆银行倒闭时,港府不得不介入,动用外汇基金接管了恒隆银行。港府接管以后,经过长达数年的整顿、经营,最后于1989年以6亿港币的价格将其出售,净赚了3亿多。

  而新鸿基银行则是在此次暴雷事件中不得不出让过半股份给中东阿拉伯银行,更名为港基银行,后来又转手一道。

  两家银行命途多舛,不过总体来说倒闭原因不是因为经营不善,而是大环境太严峻,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不管怎么说,两家银行的优质资产还是有的,虽然如今在不停的贬值。但如果有足够的现金流,好好经营,走出大环境低谷时就是盈利之时。

  最关键的不是盈利,银行是他整个商业布局中的关键一环,有银行和没银行的区别,就像有没有核武器一样。

  在以后的商业斗争中,两家银行将会成为他的利剑和坚固的盾牌。

  他接过朱彼得递过来的笔,大手一挥。

  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哥,您是这个!”

  黄旗和朱彼得见他这么快就签字,纷纷竖起大拇指,这是对他二人的信任啊。二人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得更好才能对得起这份信任。

  一旁的田兴国听了直咋舌,虽然他已经不是当初没见过世面的小喽啰,但此刻听到三个亿港币收购两家银行还是震惊不已。

  而且看彭万华的轻描淡写,笔走龙蛇的样子,好像不过是小意思。

  “哥,这对你来说是小意思吧?”

  田兴国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忍不住问了一句,刚说出这句话他就有点后悔,他怕彭万华嫌他多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