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韩爌的真本事-第2/2页





    不过他却是没有注意到,就在他为韩爌争取到这个机会之后,王锡爵的脸上却是莫名的挂上了一丝仿若看戏般的笑意。

    “回禀陛下,臣以为,苏州乃税赋重地,但是想要改制,却也不能心急,一条鞭法的核心为归拢税制,规范税法,杂税合一,以银两输税,此法当中,以银两输税较为简单,但是须得结合民情而定,彼辈农民者,终日耕种,未必有银两输税,若将粮食换取银两,未免又遭粮商压榨,故而以臣之见,银两输税可和当地常平仓结合,以高价收购农民粮食,再由常平仓将银两交付当地衙门抵充税务!”

    韩爌从进殿以来就谨守礼数,直到朱常洛开口发问,方才缓缓说道。

    “可是你可曾考虑过,常平仓的银两从何而来,若是常平仓以高价收粮,再以平价折银交付衙门,其中的差价岂不是还要落到朝廷上来,如此一来,只会令朝廷税赋减少,岂不与陛下之意背道而驰?”

    王锡爵眼神微眯,质问道。

    但凡是涉及到这等关乎国政的事情,老头子都变得严谨无比。

    要知道,韩爌说的的确是实情,一条鞭法的优势在于国家,而不在于底层的百姓,对于国家来说,可以迅速积蓄银两,但是即便在苏杭扬州这样的繁华之地,也不是家家都有银两的,许多地方的底层百姓,仍旧维持着以物易物的风俗习惯。

    国朝之所以一直征收粮食,也正是基于这一点,相对于银两,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说,还不如直接缴纳粮食方便。

    韩爌说的法子,的确可以解决这一点,由常平仓出面收购粮食,再由常平仓输银给当地衙门当做税银,如此一来,对于底层百姓来说,只不过是将缴纳税赋的地方从衙门变成了常平仓而已。

    但是这样的确方便了百姓,但是对于朝廷来说却有害无益,因为常平仓的银两,还是要从朝廷拨付,如此倒手之间,不过是左手换右手而已。

    甚至于按照惯例,常平仓收购粮食的价格要高于市价,所到如果真的这样做,朝廷征收上来的赋税总量只会不增反减……

    “元辅莫急,听下官说完,下官所说的常平仓收粮,只针对交不起银两的百姓而言,而对于地方的士绅以及大户,常平仓不仅不会高价收购他们,反而会压低价格!”

    韩爌欠了欠身子,却是解释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