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出谋划策-第2/3页





    这时,114师师长深有体会,感叹道:“我们军就是吃了毒气的亏,一个连就这么没了。后来,鬼子迂回包抄,我们才不得不撤离六安。”

    宋希濂庆幸,还好把赵飞留了下来,他会是自己很好的助力。

    会议结束之后,赵飞闲来无事参观这座千年古庙。后堂那座破鼓,以及堂上那些排位引起了赵飞的注意。

    “赵参谋也喜欢这些古迹?”

    这时,宋希濂从身后走了过来。

    “能看一眼是一眼。”

    赵飞言外之意是,战斗结束后,这座古庙将不复存在。

    宋希濂道:“这座破有个故事。话说嘉庆年间,妙高寺香火鼎盛。后来突然来了一伙儿强盗,杀人放火、血溅庙堂。有一名跳水和尚挺身而出,保护其他僧侣离开。一人于几十名强盗搏杀。后来杀死二十多名强盗,重伤强盗头子。”

    宋希濂指着那破鼓,道:“后来一名强盗从大鼓背后用刀刺入要害,打鼓上的污渍应该就是残留的血迹。后来为了纪念那跳水和尚,后人称他为祖师,并把大鼓保存至今。”

    宋希濂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借古喻今,71军就是那挑水和尚。他感叹道:“死者已矣,后人当铭记他的精神。”

    然而赵飞对宋希濂这人并没有什么好感,南京保卫战,宋希濂有脱不了的责任。

    为了那五万白白被日军屠杀的国军士兵,赵飞还是问了一句:“我想知道南京保卫战的真相。36师负责督战,保卫下关渡口,为什么后来撤退这么混乱?五万国军白白惨死,副总指挥萧山令将军战死江边。”

    宋希濂很惊讶,没想到赵飞会问这个。那次撤退就是一场噩梦,是宋希濂一身抹不去的污点。

    宋希濂脸色一沉,道:“我接到命令,各军所得船只,一律缴交运输司令部保管,不准私自扣留,有我全权负责指挥。如有部队、散兵私自乘船渡江者,拘捕严办。倘敢抗拒,以武力制止。守军打算以“破釜沉舟”的精神背水死战。”

    赵飞问道:“后来呢?”

    宋希濂道:“南京失守,司令部命令部队正面突围。可是,唐智生又下了一道口头命令,如88师、87师、中央教导团等嫡系部队不能正面突围,可从下关渡口乘船撤离。”

    “口头命令!在那生死存亡的时刻,这么重要的命令竟然用口头?慌天下之大谬!”

    赵飞有点愤怒,他总算知道惨剧发生的源头。

    宋希濂低沉道:“口头命令,失去了命令的严肃性。可悲的是我没有接到这个命令,后来和88师发生了交火事件,渡口出现了极大的混乱,并延误了撤退的宝贵时间。”

    赵飞心绪难平,那种危机关头,一分钟就可以就很多人的性命,然而却出现了乌龙事件,真是可悲。

    宋希濂长叹了口气,道:“最可悲的是,一些部队高层连命令都不下,自己先逃跑了。很对战斗部队在最后一刻都不知道,后面的部队已经撤离。”

    宋希濂最后伤感道:“部队撤离顺序是,36师是最后撤离。当时江上已经出现日军小艇,无奈之下上级命令烧毁所有船只。对岸还有大量百姓、溃逃的士兵。而萧山令将军是自己不肯过江,带领部队阻击,让百姓扎木法过江,最牺牲江边。”

    语气中,赵飞看的出宋希濂心中的痛楚。烧毁木船的那一刻,对岸的百姓、溃兵绝望了,在痛哭中几千人大骂36师。也许很多人可以获救,可最后全部死在了江边,半条长江都染红了。

    那是一场悲剧,可大部分原因是人为造成的。指挥混乱是原因之一,没有船也是一大原因。

    战斗之初,唐智生就命令烧毁木船,开走火轮,报定成仁之心,打算于首都南京共存亡。既然有这样的决心就不要撤退,既然撤退就不要毁掉后路,死的是百姓、是士兵。

    又要做婊子,又要立贞节牌坊,赵飞心中愤慨。死在日军屠刀之下有一部分是冤魂,他们本可以不死。那是一种罪孽,永远洗刷不去的罪孽。

    富金山现在面对的正是日军13师团、16师团,历史好像又开起了玩笑,他们正事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宋希濂已经下定决战,36师一定血战到底。洗刷36师在南京犯下的罪,为南京30万同胞报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