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章:谁说帝王最无情-第2/2页





    当初李渊为了收买人心,对于那些投奔李唐的人都给予高官厚禄,让他们以为遇到明主,真心实意的为李唐效力。这种收买人心的方法在创业初期确实给李唐江山带来了莫大的好处,但毫无疑问也留下了官员冗累的隐患。

    李氏兄弟的裁官减员,正是解决当初遗留下来的后遗症。可关键是李渊至情至性,不愿向有功之臣下手。

    李渊在才略政治治国能力可称有为之君,不过人无完人,在对待有功之臣、亲近之臣方面,实在是好得过分了一些。

    他重用无能的李元吉而导致太原失守,重用裴寂一败再败,重要碌碌无能的李瑗,重用常败元帅李神通等等,一系列的任命导致唐朝兵败丧师可谓不计其数。尤其是李元吉、裴寂、李神通三人,他们近乎折损了大唐三十万的兵马,但是李渊非但不怪罪,依旧对他们一如以往!

    如果李渊只是一个父亲,一个朋友,他这样无可厚非,可他是皇帝,就理应为天下百姓,为大唐的未来着想。但显然,李渊没有这种觉悟。

    总的来说,李渊是一个自私、任性的人,他没有君王应该有的那种一视同仁气度。对于视为自己人的人,他更像是一个长者,百般庇佑。对于视为外人的人,则严肃严苛,处处带着君王的威严。

    很明显,李建成、李世民要裁掉的,正是李渊认可的自己人,就算兄弟二人说破了嘴皮子,也我济于事。

    “父皇!”李世民不是不知李渊这毛病,只是为了大唐,他想再努力一番。正要说话,却被李建成拉了一把,回头一看,后者给了他一个“说了也没有用”的眼神。

    李世民想了想,也只好颓然叹息!

    “这样吧!”李渊想了想,道:“既然资金吃紧,那就削减我们皇家的俸禄,实在不行,将国库里的那些奇珍异宝,珍稀字画暗地里卖一些。我们要让万民归心,更不能亏待功臣。”

    “儿臣遵命!”

    “儿臣明白!”

    兄弟二人的回应,多少都带着一些心不甘情不愿的情绪,因为他们知道,就算依照李渊的吩咐去做,也只能解燃眉之急,而无利于长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