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第 66 章



    纵观历朝历代, 直到大吴,搞改革的皇帝还好,搞改革的臣子基本死于非命。哪怕如商鞅这种得到极大的信任与支持,打掉旧贵族, 成为新贵的人,在新王继位之后, 还是难逃车裂。

    贾琰贾伯衡, 上有老、旁有妻、膝下无儿,目前并没有以身殉国的打算。而以他亲爱的舅父兼岳父林海大人的本事,就算皇帝动心想要改革,林海就算无法打消皇帝的念头, 也会果断的闪开这种要命的差事。

    林尚书的确是这么想的,他还没见着自己的孙辈呢,对于用自己的身家性命去给皇帝开疆拓土, 他兴致不大。不过,从被弹劾到今日,两天之间他带领户部上下查阅自前朝末尾到如今的盐课税收, 形势也不妙就对了。

    大吴朝已历三代,看上去在前朝战乱之后,经过数十年的恢复,如今已经要步入盛世。可林海以一个老盐政的眼光, 敏锐发觉了其中的隐忧:江南盐税近几年逐年下降。或许这种情况不是从前些年开始的, 但是最近七、八年, 已经非常明显了。

    不管是盐商想做什么也好, 盘踞江南多年的东海侯黄家也罢,对朝廷显然不是好消息。而前朝的直接灭亡原因就是盐商不想交税,他们宁可掏钱去喂饱朝上诸公,也不愿意正经交税。商人们只想醉生梦死,看着自己的钱滚钱,无人约束。

    这样发展下去,就是官商勾结在盐场里开出一朵黑色的金钱之花,而最后结果很清晰:前朝覆灭,大吴建国,盐商被□□皇帝杀了一批。但在流了那么多血之后,金钱的力量依旧让前朝留下的盐引制度存在,到如今,显然又一批有想法、有图谋的人盯上了盐税。

    真正做过盐政的人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不能告人的内幕,比如京中那么多豪门显贵,他们在盐课上究竟抓了多少?比如,贩私盐究竟要往死里查,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如,如何敷衍朝廷每年派到江南的御史……

    楚王司徒阔在贾琰回京的第二日也入宫面见端平皇帝,父子屏退众人在紫宸殿密谈,司徒阔就道:“难道以林尚书辅佐父皇多年,也会隐瞒吗?”

    司徒韶笑道:“痴儿,若是他说了,我无能为力,他要怎么办?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做老了官的,都明白这个道理。既然如此不如不提,林海在江南见到的是京中这些满嘴仁义道德的清流大臣,和勋贵家的漂亮公子哥儿永远见不到的。或者他们也知道,却习以为常,呵呵,又或者被钱堵住了嘴。”

    “父皇说的是,朝廷派往江南的御史?”

    司徒阔也两次出门观风,底下官吏究竟是个什么形状他也略有耳闻。可是对于皇帝来说,司徒阔耳闻是不够的,他需要这个儿子知道的更多、更明白。皇帝将他叫来,就是让他去林府,要谦恭有礼的拜会林尚书,至于能从林海嘴里掏出多少东西,就看他的本事了。

    这是个有难度的任务,司徒阔却明白,只是皇帝对他的期待和厚望。楚王入宫的消息是瞒不了人的,可是众人都以为皇帝想让楚王处置朝臣的时候,楚王居然回府了……这一下不知跌碎了多少人的眼镜。比如荣国府一等将军贾赦。

    贾恩侯将军在听说之前狙掉贾雨村的御史,开始弹劾林海,他恨得在家拍大腿,怎么就将女儿的婚事交给妹妹了呢?万一妹夫林海有个好歹,他原本可以卖个,不是,可以联姻个好人家的女儿不是要砸在家里了?

    肠子都悔青了,贾将军恨得不行,气不顺就要找麻烦。如今家中上下都躲着他,前几日因着他瞧上了一个人收藏的扇子,让贾琏无论如何给他弄来。贾琏倒是很有记性,他直截了当的,用词委婉的告诉父亲:不行。

    贾赦怨他不会办事,贾琏又道,若是因为几把扇子就弄出人命,这样的本事,也不是什么光彩。贾赦恼羞成怒,直接叫人将贾琏拉倒,就地打了一顿。这下贾宝玉和贾琏真成了难兄难弟,老太太听说也是连连叹气,不过她早知道自己这个儿子什么德性,连骂都懒得骂,只在晚间多上一炷香,盼着林家平安无事。

    贾琰与黛玉回家的时候,贾敏吓了一跳,连声埋怨他们怎么就回来了!越是这个时候,越该稳坐钓鱼台,一切如从前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