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秉烛夜谈



    海城玉皇宫道观位于海城东山山顶。相传历史上曾数度废建。宋景定三年,东海安抚史张汉英重修后,雕栏画栋,殿宇参差,庭院深深。玉皇大帝坐像高居于正殿之上,王母、观音分坐于左右两侧,东西有托塔天王李靖,二郎神杨戬,以及雷公电母诸位神仙。北院还有钟鼓楼十间,尽是那能工巧匠呕心沥血之作。真可谓“仙山之上筑仙宫,诸神仿若临凡尘”,一时间香火鼎盛。

    而今的玉皇宫据闻乃是大明成化二十年间开始筹建重修起来的。明末清初,农民起义、满清入关,战火遍地燃起,很多的雕栏玉砌、文物古迹都已经毁于那战乱之中。当然了,每当这片大地上战火四起的时侯,首当其冲家毁人亡的都是那处于芸芸众生最底层的普通民众。

    雕栏玉砌今安在?自人类现世以来,大多数时候,总是在毁灭中重生、在破坏后重建繁华,在重生之后又会走向毁灭、在重建繁华之后又会陷入人间地狱。如此循环往复至今日。

    千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玉皇宫道观也概莫能外。可是在人类的穷凶极恶和野蛮十足的破坏欲望和能力之外,无限建设和创造的伟力好像又正是孕育在每一个平凡的众生之中,仿佛从女娲娘娘捏土造人的那一刻起人类就被植入了某种精气神。

    一轮弯弯的月牙儿,正悄悄地向人间挥洒着她的光辉,时间已是亥时。

    玉皇宫道观红漆斑驳剥落的大门前,一个年轻的道士正在这清凉如水的月色下笃定的磕着门环,发出“啵啵”的敲门声,不知能否唤醒那守门的童子。

    “吱呀……”还算厚重的大门总算在坚持不懈的敲门声中打开了一条只够一人通行的缝隙,从里面露出一颗小小的脑袋。

    “来者可是河北归谷山的无名道兄?”守门的童子揉了揉眼睛,看清了敲门之人的一身装束后,压下了心头原本被惊扰了睡眠的恼意,走出门外稽首问道。

    “正是小道,这么晚了打扰到师弟安睡,内心真是不安,敢问师叔他老人家可在观中?”

    “师兄无须自责,观主他老人家已经等候你多日了。这些日子一直嘱咐我夜里睡觉警醒些,以侯无名师兄您大驾。不过,今日我又睡得昏沉了。”说到这里,守门童子抬手挠挠头,赶紧着又把道观大门拉开了一些,“无名师兄快请进来吧,观主说,不管何时,你一来就带你去静室见他。”

    “有劳这位师弟了。”

    “我的道号是唤作无花,师兄喊我无花就好了,千万莫客气,到了这里就跟在归谷山上一样。”小道童无花关上道观大门,在前面走着给无名带路。

    不一会儿,在道观大殿后面的一个小院落里,一处孤零零的修道静室前停住了脚步,透过净室糊了一层粗黄纸的格窗可以看到里面的烛火正微微摇曳,映应出一个正在打坐的人影。

    “观主,归谷山的无名师兄到了。”

    “哦?”净室里传来一声长“哦”,停顿了好一会儿方才再次发声,“无花,让你无名师兄进来吧,你去道观后厨看看能准备些什么饭食,做好了给你无名师兄端到半月前就安排好的那间净室去,待会儿你无名师兄会要用膳。”

    “是,观主。弟子这就去安排。”道童无花稽首转身,“无名师兄快请进去吧,我先行告退。”

    “有劳师弟了。”

    无名推开净室的门走了进去,随手把门关上。烛火摇晃间,只见一清瘦无比的白发道人正盘坐在一方蒲团上抬眼看着他。

    “师叔,师父他……”无名向前紧走几步,来到老道近前跪下,一时间尽是悲从中来,有些哽咽。

    “无量天尊,师侄无须悲伤,师兄驾鹤西去,我早已有所感应,只不过,你的到来确认了这个事实罢了。”

    “师父,师父他临终前让我来这海城见过师叔,说一切师叔您尽是知晓。”

    “无名,你先起来吧,这转眼一十六载,当年尚在襁褓中的你,如今亦是长大成人了,修为已达练气后期巅峰,也是实属不易。我鬼谷一派也算后继有人了啊。”

    “弟子能有如今的修为,这都是亏了师父他老人家,原本,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