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4 引狼入室?-第2/4页



  “那粮食等物朝廷还会下拨吗?”辛弃疾显然不关心那两三千两银子的赋税,这点钱儿现在山东两路根本不放在眼里,他关心的,依然是如何能够从朝廷的手里多弄些粮食过来。

  今年或许对于北地各路来说,会是一个丰收之年,但也不过是刚刚够吃而已,可如果要是算上二十万的大军,以及未来可能的继续北伐,那么现在开始储粮已经不算是早了,必须立刻着手诸多事情的准备了。

  “眼下此事儿还不好说,户部尚书郑清之跟史弥远的关系不再像从前那般紧密,因为临安安抚使差遣一事儿,郑清之心头对于没能够如意坐上临安安抚使这件事儿,对史弥远的意见不小。而若是不出所料,这些时日朝廷便该宣召任史弥远为左相了,到了那时候,郑清之是什么态度还是未知数,此事儿还需要看看朝堂

  之上的情况。但民间储粮等物品是不会停下来的,扬州商会如今可以不再被福建商会欺压,一些海外的舶来品用来置换粮食等物,应该可以减少一部分的开支。”一处颇为平坦的地方,地面上的青草也渐渐整齐的冒出地面,显然,风和日丽的天气下,在此郊游聚会可谓是一大享受。

  随着众人开始布置着酒菜,叶青跟辛弃疾则是拿着钓竿在不远处垂钓,时不时的望望河面上过往的商船。

  “邓友龙等韩党如今被史弥远拉拢,郑清之身为户部尚书,若是还对没有能够如意任临安安抚使一事儿而对史弥远耿耿于怀,我猜想,史弥远应该不会放过他吧?他的户部尚书差遣还能够保住?任了左相的史弥远难道还会任由一个外人把持户部?”辛弃疾有些不看好郑清之接下来在朝堂之上的仕途道。

  “此事儿还很难说。不过郑清之知道史弥远绝大部分的事情,若是跟史弥远闹翻的话,下场是决计不会好到哪里去,被罢免户部尚书一事儿,也就是意料之中了。不过……。”叶青嘴角带着一抹笑意,笑了笑道:“那就得看留正等人,会不会抓住这个机会了。还有便是,原本以为朱熹等人在朝堂之上不会蹦跶超过两个月,但如今看来我猜错了,这十名侍讲的矛盾还没有爆发出来,或许也跟史弥远还未任左相,还未掌握朝堂有关。”

  “你的意思是利用朱熹跟郑清之的师生关系,以及留正等人跟史弥远的敌对……?”辛弃疾思索着问道。

  “暂时还说不好,朝堂之上的局势向来错综复杂、瞬息万变,郑清之会不会因为史弥远任左相后而尽释前嫌,也是一个未知,而史弥远还会不会相信他,也是一个未知。总之,这一切还都要等到史弥远任相后才能够看出来。但不管如何,现在不管是新君还是史弥远,一时半会儿因为朝堂之事儿,还难以顾及为难北地以及淮南路,眼下这空档,是我们必须要抓住的机会。”叶青微微叹口气,如今即便是离开了临安,但那种如芒在背的感觉还是那么的强烈,让他丝毫不敢放松警惕。

  “庆王跟崇国公可还在临安,是你特意让他们留下来的?”辛弃疾也是心头颇为沉重的叹口气,北地不论何时,好像都没有摆脱过这内外交困的处境,但已经习惯了在这种处境下求生存的他,心头反而是信心十足。

  在他看来,只要叶青没有被朝廷桎梏住,只要叶青整个人是完全自由的,那么北地多大的困难都能够挺过来。

  当年北伐那般艰难,他们也都咬着牙挺了过来,即便是后来发生了种种事情,甚至是包括叶青身陷绝境之中时,整个北地还都是同心协力的挺了过来。

  所以如今,在局势越发清晰的形势下,辛弃疾自然是有理由相信,越发强大的北地,只要养精蓄锐几年,那么收复整个失地的前景还是颇为明朗的。

  “庆王跟崇国公暂时留在临安,不管是在牵制史弥远一事儿上,还是对留正等人都有帮助,何况,这一次在临安,我同样说服了新安郡王赵士程……。”叶青深吸一口气说道。

  “就是那个娶了陆游休了的妻子唐婉的宗室?”辛弃疾的眼神变得有些八卦。

  叶青有些意外的看了一眼手里钓竿跟他一样,一次也没有动过的辛弃疾,笑道:“不错,就是那个赵士程。他们夫妇在我于皇宫诛杀韩侂胄的前一夜,曾经在我府里等候了我一个晚上,就是为了向我示警……当然,主要还是为了示好于我,所以这份人情我得担着。加上说服他劝谏圣上禅位后,我猜想此人大概也想要效仿当年赵汝愚的入仕之路,所以若是郑清之无法再胜任户部尚书的话,自然是希望户部尚书的差遣,能够被赵士程拿到手。加上劝谏圣上禅位有功,若是留正等人能够助其一臂之力,庆王跟崇国公再利用宗室的身份游说圣上,说不好便可以达到我想要的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