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分私房



乔家老爷子的丧礼结束后,郭氏以在家守孝为由留了下来,乔云生也没再提过要送她去庄子上,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但乔家的中馈还掌握在宜黛手里,郭氏想要回来,乔云生没答应,说宜黛过两年便要出阁做王府主母,正好这两年在家里拿家事练练手,去了王府不至于两眼抹黑抓瞎。

宜黛把郭氏的陪房都打发到了边边角角,远离府里的职权中心,郭氏顿感生活不便,想吃个什么要个什么都要问好几遍,下人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这事要问问大姑娘。”

已经没人在乎郭氏的看法了,她一个当家主母混成这样,天天骂奴才,指桑骂槐,和乔云生吵架,要不是还在孝期,乔云生都想把她赶出去。

老爷子过世后乔家大宅作为官邸被工部收回了,乔家大房和三房也找了房子另住,老夫人跟着长房养老,乔云生有幸被皇帝夺情,可以继续在户部衙门当差,闲人大老爷自然没这好运道,乖乖闭门守孝。

关于老太爷的私房,老夫人原本是这么想的,儿女都不分,平分给孙辈的孩子们,按人头来,一人一份。

这三房可就吃大亏了,三房只有三个孩子,长房儿子儿媳女儿孙子一大堆,二房有四个孩子,姑太太也有两个,这一分下来三房亏大了,他还是认为应该平分成三份,他拿一份,两个哥哥各拿一份。

姑太太不愿意,她也要分的,这事扯也扯不明白,康郡王本不想掺和乔家的家事,但宜曼在他面前哭哭啼啼的,他还没把这小蹄子弄上床,便对她有求必应,舔着脸来掺和乔家分家的事情,认为应该平分成三份,他的老丈人要拿一份,以后宜曼出阁也要嫁妆的。

老夫人是真不想和这种人打交道,但对方是皇亲,她也不好得罪,只得答应了,不过有条件的,三老爷要把老太爷的棺木送回乡安葬,以前也总是他跑这些庶务,他最熟络。

三老爷真不齿长房的嘴脸,以前两个哥哥都在做官,年年回乡祭祖都是他,他们俩怕是连老家的路怎么走都不记得了。如今大哥在家守孝,竟也不愿扶灵返乡,真当自己在京城住了几年便是京城人士了,看不上老家那小地方了。亏父亲生前还最疼大哥和大侄子,如今泉下有知可曾后悔,嫡房这几个真是把事做绝了,最后还是他有孝心。

老爷子一死,嫡房和庶房便无甚关系了,连表面和睦都不想维持,以后也就是逢年过节送个节礼走动一下,别的不必再有什么交集。但长房和二房还是要走动的,这两年两房因为种种原因多生龃龉,如今万恶之源老东西已经死了,老夫人想趁这个机会促进两房和睦,便叫名下所有儿孙过来吃了顿饭。

没有古板的老爷子,也没有碍眼的三房,这才是真正的一家团圆,老夫人很开心,看着两房人丁兴旺,喜的多喝了几杯酒。

饭后老夫人把老爷子的私房拿出来分,说:“我说的话是作数的,不分给儿女,这些东西只分给孙辈的孩子,你们做长辈的也别争。”

姑太太第一个不乐意,两个哥哥家里有多少孩子,她才两个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濯水清浅孩子,这个分法她亏大了。

她看向二哥,二哥为官多年做的都是油水足的缺,两任妻子也都是高门贵女,他膝下几个孩子谁差钱了,就不必和他们争这蝇头小利了吧。

要换了以前的乔云生,确实会大义凛然地说:“我就不分了,让兄长和妹妹平分吧。”

可他经过这么多事情,已经看清了家里人的嘴脸,他不争不抢大爱无私,他们只当他是冤大头,他退一步他们就得寸进尺,分,凭什么不分,该他得的一样不少。

大老爷心平气和地说但凭母亲吩咐,二老爷面无表情,姑太太满脸算计生怕吃亏,几个子女的心思老夫人再清楚不过了,怎么分都会有人不满意的。

老夫人让孙辈的孩子们按年龄站好,一共九个孩子,其中大爷乔宜兴已经成家有儿子了,便谦虚地说不参与这次分产了,老太太让他站着,“你是长孙,你祖父在世时最疼你,怎么能少了你的。”

桌上摆了十一个小箱子,是老夫人经过精确计算分好的,里面的东西不同,有金银珠宝古董字画玉石刻章等物,但总体价值差不多,大概都是一个箱子值五千两,老夫人让他们自己挑喜欢的箱子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