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新收入



    “我这本家的入仕资格没那么好拿,要不然他还愿意花钱买我这几百亩土地的?直接用土地换资格不更好?”

    忠叔还想劝下李好,对于自己被他人辱骂他反而看的没那么重,小郎君的前程和李府的前程更重要。

    只是李好想的比他多,一名入仕的资格,这东西看起来很有诱惑力,但是这也得分情况。自己这本家肯定不会那么好心给自己一个有前途的东西,要不然他自己怎么不去?

    “科举进士虽然难考,但也不是没有别的机会入仕。”李好不是吹牛,这个是史实,因为这里是唐朝,不是后世那般各种严格的考试。

    唐朝的科举考试,其实个人操作的空间是比较大的。未必全看考场成绩,大人物的推荐是很重要。对成绩有直接的影响,也就是说影响加分。

    因此,这个时候的读书人,在正式参加进士考试前,都会挖空心思给社会名流赠诗送文。甚至送文集,送套装,而且还装裱得很豪华,生怕对方看不上自己的文章。

    这中间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老李和老杜两人了,一个诗仙一个诗圣。他们甚至不用科举就因为名流称赞得到赏识,两个都封了官。

    只是两人运气不一样,两人做官的区别也很大。老李虽然不愿意参加科举,但是在民间名气太大,然后得公主和贺知章举荐,加上皇帝欣赏喜欢老李的诗,直接就做了供奉翰林。

    天天陪着皇帝吹牛打屁,然后没事高歌两首诗,顺便拍拍皇帝的马屁就好,日子过的很舒服。只是这家伙潇洒自由惯了,不愿意做这个,觉得自己低头弯腰事贵权太丢脸。

    加上宫里的某些人看他不顺眼,这家伙干脆拿着皇帝的赠金四处游玩去了。据说皇帝给了他一个免费吃喝的金牌,在大唐里面任何一家地方吃东西都不用钱,日子非常的自在。

    老杜虽然世家出身,但是运气差不少。科举的时候碰到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搞了个野无遗贤,结果他那一科所有士子全都不中。

    老杜进士不第只好转拿着自己的诗集找人举荐,最后又碰上了李林甫。无奈做了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种低阶官职,去看兵器仓库去了。

    老李和老杜两人是因为名声太大,他们的路子不是所有人能走。那些举进士的人更需要大人物的推荐,有了大人物的推荐他们中进士就更轻松一点,这个光自己有才华还不够!

    这方面做的很有名气的就是老朱了,这家伙才华杠杠的,写的诗很有小清新的味道。看着明白舒服,同时又善于抓细节,很富有表现力,只是名声没老杜他们大。

    老朱的诗写的怎么样,随便看首就知道。比如一首说宫女的“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啧啧,说的就好像老朱自己待在宫女身边一般。将宫女寂寞而多苦恼的生活刻画得丝丝入扣,细致入微。两个姐妹连说句悄悄话都怕被鹦鹉学会并泄露,将她们惶恐的心态描摹得入木三分。

    老朱虽然觉得自己有才华,能力也不错,但是面对考试还是有点担心。于是就写了首诗投给当时的的大人物张籍。“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老朱的心思就在这里了,这读书人就是含蓄。想要张大人看看自己有没才华,然后照顾下自己,给自己加分。但又不好意思直接说,于是就含蓄的来个新媳妇入门梳妆来投石问路。

    这读书人去考进士,不就是小媳妇入门吗?主考官满不满意决定了自己的人生前途,能不紧张吗?于是先问问张大人,看在下这首诗能否入得了主考官的法眼。

    还好,识才的张籍很赏识老朱的才华,也体会到了他的良苦用心。看完之后连连点赞,而且赞得很有水平:“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张大师是有才的人,还是读书人,也很含蓄。他不直接夸老朱厉害,而是也打了个比方。说老朱你很厉害,我已经看出来了。我很欣赏你,不用担心,你很快就能中进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