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争



    “得田师爷襄助,则诚不胜荣幸。”

    太子拱手,言辞之间颇为客气。以田子丰的地位实力,在关景焕处定是首席幕僚。正值争宰相的关键时刻,关景焕肯派他同自己前往赈灾,可谓极舍得了。

    三人见罢,太子道:“今夜,就委屈二位,暂且在这院中歇一宿,明日一早就启程。”

    杜师爷本应在流放途中,太子将他换出来,这个身份却一定见不得光。田师爷销声匿迹为关景焕出谋划策,就是不想暴露在世人面前。是以,两人才漏夜前来,只为掩人耳目。

    院子早就收拾好,瞧着虽小,里面却一应俱全,必然不会委屈了两位师爷。

    两人拱手应下,送了太子出门。

    一夜无话。

    刚过五更天,太子府邸便人马嘶鸣,灯火通明起来。

    大门外,套好了十余辆马车。行李箱笼络绎不绝的从后院里抬出来,跟随太子出行的东宫侍卫、仆从整齐的站在道路两侧等候。

    发了洪水,河面上不能行船,这次只能用马车代步。路途遥远、行程颠簸,太子也轻车简从,以便能快速到达灾区。

    天刚蒙蒙亮,太子便整装出门。

    他负手站在门口,望着远处天空露出的那一抹鱼肚白,心中踌躇满志。

    回望了一眼送到大门口的傅氏,道:“走了,你这便回去吧。”

    傅氏蹲在身子:“臣妾恭送太子殿下,望殿下此去事事如意,妾身在府中翘首以盼。”

    太子微微点头,抬腿上了头一辆华盖马车。

    侍卫纷纷上马。汪妙言着男装打扮,手中拎着一个小包袱,上了第三辆马车。在车队后方,一顶不起眼的小轿抬了出来,田师爷、杜师爷从轿中钻出来,不被注意的上了最后一辆马车。

    “驾!”

    随着车夫的一声轻喝,车轱辘缓缓转动。离开了太子府,到了长宁街上,会同了作为太子副手一道同去的官员,才继续前行。

    浩浩荡荡的车队沐浴着晨曦,出了安喜门,朝着北方驶去。

    ……

    齐王府。

    趁着清晨的丝丝凉意,齐王手持宝剑,在竹林中晨练。

    剑光如雪般翻飞,身影矫若游龙。脚下如蜻蜓点水般,在狭小的空间中挪腾,不断刺中林中的草靶红心,无一失手。

    两盏茶功夫后,齐王收了剑,被剑势激荡而起的落叶在他身边缓缓落下,飞扬的衣袍逐渐平静。他持剑而立,迎着清晨的阳光,一身正气凛然。

    候在一侧的王府侍卫郭岩迎上去:“王爷,舒长史来了,在书房候着您。”

    “好,我换了衣服便过去。”

    舒长史三十开外,面目俊朗气质儒雅,望之可亲。听见齐王由外而近的脚步声,从容起身相迎。

    齐王点点头:“坐吧。”

    他在齐王府上常来常往,是齐王倚重的心腹。相处久了,两人之间便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

    两人落座坐定,舒长史拱手道:“王爷,今日一早,太子便出发赈灾。随行的除了侍卫,另有十余人。其中有一名女官,还有两名师爷不知是什么来头,藏头露尾。”

    那名女官,齐王心里有数,是楚王妃派去太子身边的汪妙言。前些日子太子中计,多亏了汪妙言及时传回的消息。至于师爷,齐王微微沉吟,心头大致有了谱。

    “且不去管他,你让我们的人远远缀着,每日一换,不可让他发现了。”

    舒长史应了,说起另外一件大事来:“詹事府的选址,王爷可定下来了?”

    齐王点点头:“父皇既然让我自己选,这其中建府的银钱,就要由我自己担了。恐父皇多想,这詹事府就不能打眼。本王想着,就把王府后面的巷子拆了,连着王府内的那片梅林,一起圈起来作为詹事府的所在。”

    既然要建府,那片梅林就保不住了。舒长史心头不由惋惜,建议道:“不若请了精通花木的匠人来,将梅林好好移了。虽然现在不比得春天好栽种,能活几棵也好。”

    齐王看了他一眼,笑道:“想不到舒长史还有如此悲悯之心。好!就依你。这件事,就着你去办,下个月我要看到詹事府初具规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