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将就计一箭三雕(下)-第2/4页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身为当朝天子的尉迟曜,自然要派人彻查。

    然而在事情还未有定论之前,坊间又暴出来一件关于李项元的丑闻:

    原本户部接圣上旨意,开国库下拨二十七万两黄金,用做修建定坂河石桥的经费。谁知这开工不过两年,李项元又言工程艰难的程度超乎想象,为了确保工期,李项元联袂周丞相以及朝中一众文臣,在岁首大朝会上“述职”的时候,将建桥资金缺乏的难处,详尽汇报了出来。

    虽说术朝以北有突厥汗国虎视眈眈,可近年来因着突厥内乱,分裂成东、西两方势力,突厥大汗自顾不暇,哪里还有空来骚扰术朝戍边?

    这几年术朝休养生息,国库充盈,修造一座区区石桥,着实算不上什么大开支,于是几经商榷,尉迟曜决定从国库中再调十万两黄金,用于造桥后期工程之中。

    然而这个事儿还不算完,到了建桥收尾阶段的最后半年,李项元再一次请旨,由于造桥经费紧缺,还需十五万两黄金。

    鉴于李项元再一次要钱修桥的行为,朝中众臣的态度就变得有些微妙了,可一而不可再,为了造桥,先是下拨二十七万两黄金,中期禀告资金不足,便又再下拨十万两黄金,尉迟曜明明已经下旨拨过两回钱了,眼看着大桥即将收尾,李项元竟然又向皇上讨要十五万两黄金,这岂不是明显的索要钱财?

    实际上,众臣心中也在猜测,不过是一座白石砌成的大桥罢了,就算难度再大,用人再广,也不至于就要这样多的金钱,这李项元只顾着要钱,竟然连命都不要了吗?

    可圣上偏偏就轻易地给他拨下去了,拨完了一次还拨第二次,皇上这第三次若是再给,那俨然是完全屈服于周相一派了。

    虽然表面上大家都指责工部这种“漫天要钱”的行为,可私底下众臣却又在观望,刚上任的皇帝,会否给周丞相这个面子?

    毕竟众所周知,这李项元可是周氏一派的人。

    先前说过,这周宰相可是两朝元老,又是当朝皇后的亲爹,他在朝中,自然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周氏一派的文臣认为,正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皇帝未必就不肯拨这笔钱。

    可又有一批不太看得惯周相一派的武将却觉得,圣上若是给了这笔钱,那还真是有些怕了“老丈人”的意思了,当天子的哪能这样窝囊!

    当然,更多的人则是嗤之以鼻,比如管银子的户部,他们私下纷纷猜疑,为何修造这定坂河石桥的实际费用,比户部预算的费用高出近一倍?

    没过多久,尉迟曜却眉头都没皱一下,再次下旨,命户部拨付十五万两黄金给李项元,用于大桥的建造。

    这下子,连户部尚书都有些坐不住了,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前后加起来整整五十二万两黄金,乃是全术朝一年当中,三分之一的赋税收入,却只用来造区区一座定坂河石桥?

    可既然皇帝已经颁了旨,户部官署里的一众人虽然心中有不忿,却也只能妥协,只不过这银子拨得不情不愿的,给钱的日子也是能拖则拖,每次都得工部三催四请,户部才慢悠悠地挤一部分银子出来。

    定坂河石桥建成在即,也不知这么劲爆的事儿,是谁走漏了消息,大桥修造完成之后,修造费用的事儿渐渐在坊间疯传,如今老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俱都从“阮仁青谋杀李三”的事儿,变为了“李项元天价修造定坂河石桥”了。

    然而更令人值得说道的事儿还在后头:

    自打尉迟曜接了那弹劾折子之后,许多折子就好似约好了一般纷沓而至。

    这下子,尉迟曜迫于“压力”,也不得不怒了,他立即下旨彻查此事,折子上所述之事,一经发现属实,那定然是要严惩不贷的。

    且因着周相的儿子周庭谨正在大理寺任职,为了避嫌,关于李项元天价造桥的案子,就交由京兆府来接手了,只不过这案子牵连的也不少,京兆尹独自一人也完成不了,只好请刑部侍郎一同审理。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