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声枪响



    伏牛山位于中国河南省西南部,东西绵延八百余里,属秦岭山脉东段支脉。伏牛山脉是秦岭延伸到河南省的一条重要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长200余公里,宽约40~70公里,形如卧牛,故称伏牛山,它构成了黄河、淮河和长江三大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在河南这个多平原的主要产粮区,伏牛山已经是屈指可数的大山脉了,作为秦岭的支脉,伏牛山也有很大一部分秦岭的特征,那就是奇俊秀丽,山势险要。

    如果不是冬天的话,刘老爹带着三个人往山旮旯里一钻,估计待到新中国成立都不是问题,这个地方别说四个人,就算是四万人进来也是眨眼儿就没。

    可是伏牛山作为年均降水量将近1000毫米的著名暴雨区,到了冬天一下雪就是没完没了,尤其是现在还是雨夹雪,衣服在这样的天气被淋湿,如果没有取暖设施要不了多久人就给冻挺了。

    况且二婶儿一直身体就不好,苗苗还是个丫头片子,大雪天上山实在是太过于危险,再说故土难离啊,最关键家里还有两百多斤粮食呢,就凭这四个人带的干粮,最多坚持三两天。

    所以一行人并没有往深山中走太远,而是到了一个不太高的半山腰,这里有一孔因为塌方已经废弃多年的窑洞,站在窑洞洞口,恰好可以看到七里岗的全貌。

    二婶儿已经有点走不动了,从小开始裹脚的她虽然已经放脚三四年了,但是已经将近四十岁的她脚上的骨头已经变形了,就算是放脚也基本上无济于事,能走到这里已经一瘸一拐的,要不是苗苗一直扶着,中间有好几次都差点从山道上滑下去。

    “这地方怕是有三五十年了,我记得我小时候还在这儿找过土鳖累!”老爹把身上的干粮还有一口铁锅放下,扶着二婶儿在墙面坐下说道。

    张龙飞从包里掏出一个八倍的望远镜,这是花了二十块大洋从系统买来的苏联货,倍率稍微大了点折扣,聚焦还不是特别好,但是能有就不错了,这年头不是个营团级的军官可没资格用上这东西。

    “村里的**可是不少,光我看见的就超过一个营,看不见炮兵阵地,不过应该有迫击炮,轻重火力还算齐全,应该是一个骑兵连两个步兵连的混合编队!这阵式可不小啊,老爹,最近**又给谁干起来了?”张龙飞趴在洞口,一边看一边说,而清闲起来的苗苗拿着枯草给张龙飞的头盔插得跟个草球似的。

    二婶儿看了看站在张龙飞身后的苗苗笑了笑没说话,老爹撅了点长在洞口的干草,用火柴点着,怕冒烟正趴在地上卖力的吹着,听张龙飞说话抬起头笑着说道:“谁知道,今天打红枪会明天剿白狼的,啥时候安生过,哦,对了,前几天听说红军被**打败了,正往咱们这个方向跑呢。”

    “红军?”张龙飞心中一动,想到自己所在的位置,呐呐自语道:“该不是开始长征的红二十五吧!”

    “啥二十五啊?”老爹吹了半天可算是把草杆给吹着了,找了几根干树枝搭了个火架子,然后把发潮的粗树枝在火上烤着,这是怕湿柴火直接点烟太大,这里虽然借着雨雪天不容易被山下的军队发现,但是烟火太明显的话,山下几百人也不是瞎子,小心点总是没错的。

    张龙飞嘴里着一根柴火棍一边查看着守军的布置一边说道:“是红军的第二十五军,军长好像是是徐海,我记得前两年应该来过咱们这一代啊,干爹你没一点印象?”

    “哦!”老爹一拍脑袋:“想起来了,是那个娃娃军啊,我记得两年前来过咱们这儿,但是说咱们这里太穷,人少,不产粮食,呆了没几个月就走了,刘老六家的两个小子也跟着参军了,也不知道现在咋样了!”

    “还能咋样?”二婶儿举着苗苗的薄棉鞋在火边上慢慢的转着圈烤着:“这年头当兵那就是把命当柴火烧!再机灵能烧几年?你看看这红军都被老蒋打成啥了,前几天村西边的刘显贵他家那个城里读中学的大儿子还说呢,说南边的红军都被打完了,老蒋这回弄了七八十万人打红军!”

    “哎···都是些娃娃啊,前两年来的时候,住咱院的那个,嘴上都没长胡子呢,都当上连长了,听说这红军累长官打仗的时候都冲在前面,死的死伤的伤,最后都是这半大小子顶上去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