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又是一年秋



    第193章又是一年秋

    入秋,天气转凉。早晚需要增加衣服,预防伤风感冒。学堂的夫子已经落实,冯昊阳还真是说到做到,一口气给弄来了三个秀才,都是去年刚刚考中,没有馆可坐的那种。

    是他亲自给送来的,不过没穿官服。佟雪莹还好信儿的去瞅了瞅,毕竟当初答应了刘常山一家,给他家闺女物色一个。

    人都长得还不错,说话谦卑有利。不过她倒没着急,刘芳年纪还小,再等几年也不迟。

    关于夫子的费用方面,冯昊阳把能给的政策都给了。别说,大明朝还算比较开明,竟然鼓励个人办学堂,每年会给五十两到一百两银子不等。

    刘家庄的学堂规模不算小,不过因为设在农村,所以也就只能得到每年七十两的补助。这是冯昊阳能给的最大额度,为这儿,他还挺自责。

    不过老爷子他们倒是挺高兴,虽然只有区区七十两,可至少夫子的辛苦钱出来了,孩子那里就少收一些,这样便能让更多的孩子来念书。

    佟雪莹还给他们订了工钱制度,按课时结费。一堂课十五文钱,每堂课是一个时辰,然后自修半个时辰,看自修是十文钱。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如果有教出童生、秀才的,那就给奖励。童生奖励五两银子,秀才奖励十两银子。

    这一套方案出来,董老爹、慕容老爷子还有冯昊阳的父亲冯晟,都纷纷表示赞同。

    忘了说了,冯昊阳的父亲也来刘家庄住了,跟二位老爷子一起住,不过吃他们自己单吃,毕竟人家冯晟老爷子有老伴儿。

    地里的庄稼开始往回收了,不过这一次作坊没有放假。五个串城等着要货,实在是不能松懈了。后山的工程已经到了收尾的时候,做的很快,才八月就已经弄得差不多了。

    山葡萄也到了可以酿酒的时候,佟雪莹这几日开始忙着酒坊那边的招工。今年酒坊招工比较好招,因为有学堂跟着。

    凡是在作坊、酱坊、酒坊做工人家的孩子,享有优先报名上学的资格。这就让不少人都挤破头想来做工了。

    有钱赚,孩子还能上学,多好的事情。去年做酒的时候,是耿氏帮忙做的。今年把她单提出来,酱坊交给柳二嫂跟杨氏他们。

    做酒也就几个月,然后她就打算把耿氏单独安排在这儿,清点库存,收拾收拾。酒庄总要留个人,随便留一个她不放心,知根知底的才最是可以。

    今年地里的收成一般,所以佟雪莹只打算要刘常山家一成的粮食作为租子。不过老两口谁都没同意,二成粮食一斤不少的给送了过来。

    说实话,他们家还真不缺粮食。慕容山庄给,东方念的酒楼也给,说是给东方雯樱的口粮。一个人能吃二百斤大米,三百斤白面?

    本家那边年前还给不少,一共就这么几口人,哪能吃的完。陈粮没吃完,新粮又下来,她发现他们一直在吃陈粮。不过粮满仓,心不慌,好事!

    地里的玉米该收了,给冯昊阳那边去了个信儿,告知他中秋过后收玉米。眼下她要忙的就是这个中秋节了。

    今年过节的人数,又增加了一家三口。冯昊阳的爹娘都在刘家庄,他不可能不在这儿的。所以今年的月饼,她打算自己做点儿。

    为此,厨房又增加了一个烤炉。类似于烤箱但不是烤箱,需要注意火候,还要注意里面的构造,反正讲究不少,事儿也不少。

    中秋节礼的事情,她已经全都交给东方雯樱去做。既然想跟她合作做生意,就要了解她的套路。不然以后真有什么意见分歧,有伤和气。

    “闺女,你冯婶儿说中午去她那边吃饭,好像昨儿昊阳给拿了两条花莲。”吴氏喂完,拎着桶从后院走出来。

    花莲,鱼的品种,辽东府特有。

    佟雪莹正切豆角丝呢,听她这么说点点头,眨巴了两下眼睛,道:

    “那咱啥时候过去?这么老多人,她一个人可忙不过来。”

    吴氏把桶放好,洗了两把手后,点点头,说:“我这就要过去了,你再等等吧。我那会儿看见东方姑娘出去了,你给她安排啥事儿了,我怎么瞅着天天往作坊去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