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孙承宗的大局观-第2/2页





    “袁大人,别看后金势大,骑兵的战斗力非常强,但辽东的主动权还在咱们的手上。不可操之过急,过早的替换辽东的将领。只要咱们小心的经营,一点一点的构筑宁锦防线,不断向腹地延伸,不需三年,就能收回沈阳,将后金赶回建州。”

    “而且,皇上刚刚继位不久,有许多的朝政需要熟悉,等待处理;陕西又有大旱发生,已经出现了民乱;西南的奢崇明和安邦彦蠢蠢欲动,望向再次作乱,这些都需要梳理。”

    “如果辽东的格局被打破,出现什么乱子,那就是为皇上添堵,皇上刚刚划拨的百万军饷,远不够大规模作战,抵御后金大大举进犯。”

    说这些话之时,孙承宗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贾亦韬的音容笑貌,觉得这位年轻的皇上也太过妖孽,行事很是老练,又充满神秘之感,让人捉摸不透。

    尤其是这些日子从京城传来的一些消息,更是让孙承宗对贾亦韬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

    袁崇焕终于看完了密旨里面的内容,后背却早已惊出了一身的冷汗,事情远比自己的顶头上司说得严重得多,心里暗惊,这位新皇上可真够强势的。

    “好了,袁大人,这没有什么好不舒服的,既然皇上赋予了这么大的权力,给予了足够的信任与支持,咱们也要接受朝廷的监督与相应的约束,从中设置的限制。”

    很显然,孙承宗看出了袁崇焕的心事儿,安抚了这么一番之后,紧接着略有感慨的继续说道:“如果没有皇上的这道圣旨,孙某的心里反而有一些不安。毕竟,权力过大,不仅意味着可以放手的去做事情,还伴随着猜忌。若无约束的话,反而不利于自己冷静的思考,沉着的处理问题,很容易滋生出骄傲自大,自己打败自己。”

    此刻,孙承宗就像一个饱经世事沧桑的老者,一个满腹经纶的哲学家,正在讲述他这一生的为人处世经验,为人的哲学。

    尽管体会了老上司的良苦用心,真心实意的开导自己,袁崇焕的心里还是有些不甘,化解不开对毛文龙的偏见。

    “可是,提督大人,毛文龙现在就像一个啸聚山林的土匪,像一个海上的海盗,为非作歹,哪还有一名大明将领应有的样子?”

    “走私货物,在皮岛上开设赌坊,抢劫商船,简直就像一个活脱脱的土匪,越来越不听从朝廷的召唤。尤其是去年之时,皇太极攻打朝鲜之时,他居然袖手旁观,坐视不理,任由后金攻打朝鲜,毛文龙究竟是安的什么居心?”

    孙承宗没有回应袁崇焕的这些质疑,而是直直地盯着对方,语重心长地反问道:“袁巡抚,暂且问你,毛文龙做的这些事情虽然为人诟病,但他向朝廷要军饷了吗?”

    孙承宗的话语一顿,声音拔高了几分。

    “你也知道知道朝廷的目前财政状况,如果不让毛文龙干这些事情,使用一些偏门寻摸钱粮,让谁给皮岛上的三万将士发军饷呢?”

    “不错,毛文龙的这些做法委实过了,有一些目空一切,但有一点你不能否认,人家实实在在的为朝廷省了一笔军饷开支,同时也在为朝廷戍边,牵制住皇太极的大部分兵力,无暇四顾。”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