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防患于未然-第2/2页





    “而且,皇上,南瓜、玉米和番薯,就是洋人引进的,如果汤若望能够随臣前往陕西,对于这些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推广,将会有有很大的裨益,还望圣上能够恩准。”

    听着徐光启的讲述,贾亦韬不禁想起了一些历史知识,如今这个时候,伽利略的望远镜学说已经传入了中国,钦天监和汤若望这些洋人更是翻译了一本关于望远镜的书籍,《远镜说》。

    贾亦韬没有继续深想,也停止了把玩燧发枪,平静地看向徐光启,淡淡地说道:“朕可以让汤若望前往西安,但这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他的活动范围仅限于西安城,不得强制百姓加入他的天主教。否则,后果将会非常不妙,朕将驱逐在大明的天主教徒洋人。”

    “是,皇上,微臣明白,一定会转告汤若望,并且在陕西监视他的行动,时刻提醒他,不得违反这个条件。”

    防患于未,不外如此。

    无论是什么宗教,传播的最为迅速的时期,信徒大幅度增加的时候,几乎都是在大乱的年代,尤其是天灾不断的陕西,更是这些洋人传教的最佳时机。

    毕竟,当人力穷之时,面对灾难,尤其是中国的这些老百姓,更加相信鬼神之说。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祭祀,敬鬼神的事情。

    如果汤若望这些洋人趁乱传教,再对那些贫困的百姓施以小恩小惠,天主教的教徒肯定会大幅度的增加。

    就是基于这一点,贾亦韬才会限制汤若望的活动范围,就是不想让这些洋人浑水摸鱼,蛊惑人心。

    天主教不同于中国的佛教、道教,表现的更加强势,侵略性极强,缺少兼容性,更加的干涉朝政,动不动就会派出十字军,制裁哪个国家的国王。

    总之就是一句话,在天主教的教区,教皇的权威远胜于帝王,这一点绝对是贾亦韬所不能容忍的。

    看着徐光启高兴的模样,贾亦韬当然其中的原因,这位就是天主教徒一枚,徐光启刚要告退,却又被贾亦韬给叫住了。

    “对了,徐光启,回去之后,让人将燧发枪的子弹送进宫。否则,如果没有子弹,朕要它何用?”

    说完之后,贾亦韬将燧发枪在手里转了转,并在徐光启的眼前晃了晃。

    “是,皇上,微臣遵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