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第 64 章-第2/3页





    “行了,你大孙子好,你大孙子倒的酒你也只能喝这一杯”。三奶奶边说边挟了一个鸡腿放到文俊碗里,又翻出一个给文静,“吃,都使劲吃,文静和文俊吃鸡腿长得高,我大孙女吃鸡翅长得巧,都多吃”。三奶奶唯恐文蓉吃醋,将两个鸡翅都挟到了文蓉的碗里。

    “三奶奶,我们三个自己吃,您别挟了,您和我三

    --0---0---小--说---00xs.cc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荐阅读: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爷爷多吃点。”江文蓉忙地阻止老太太,三奶奶就是这样有好吃的恨不得都吃到孩子嘴里。

    “你三爷爷有酒就够了,你们甭管他”三奶奶一脸嫌弃地说道。“多喝点这丸子汤,这个好喝,是老孙头家的,香着呢。

    江文蓉确实喜欢喝丸子汤,这丸子汤是她们家乡这的特产,炸这种丸子用的材料不是常见的肉,鱼什么的,而是用一种干虾裹面炸制的,丸子炸的很小有一节手指肚那么大,据说是祖传的手艺,它们这里会炸这个的也确实不多,往往农村一个大点的集市上也就有一家专卖。

    炸好的丸子放上特制的调料在水里烧开,倒上香油,放一撮香菜,喝到嘴里,丸子香酥,汤汁鲜辣,实在是开胃。

    给爸妈烧完五七,文蓉就该毕业考试了,与平常考试不同的是这次的考试要到镇上的中学去考。东郊镇上有两所中学,一所是东郊中学,在镇上镇政府旁边,招收的都是东郊镇下辖的十几个村子里的适龄学生,只有初中部。另一所中学是安南七中,这所中学设在东郊是因为东郊的这几个大型的厂子。

    江文蓉所在的泉头村,西面有一条河叫做大沙河,河西的村子叫做大沙河村,大沙河村是一个大村子有七八百户人家。安南化肥厂就是征用的大沙河村子的土地建的厂,在化肥厂的旁边还有一个橡胶厂,占用的是沙河村西南一个叫张洼村的土地。文蓉姥娘家就是张洼村的。另外还有几家规模小一些的厂子也在这附近,因为这几个厂子在沙河村西面形成了一个小型的集市,村里人称为沙河集,集市周围有邮电局、工人医院、信用社等单位特别热闹。

    安南七中就在这周围,它设有初中部和高中部,高中部招收的学生比较多,招生条件也没有什么限制。初中部主要招收的都是附近厂子里的工人子女,东郊镇农村户口的孩子也招收,不过只招成绩优异的,另外还有一些托关系进入的。

    江文蓉上一世就考入了七中,这一回她还是想要进七中,主要是因为七中离家近,穿过大沙河村就到了,如果骑自行车也就是十来分钟。不过这一次她想争取考入实验班,七中的实验班成绩还是相当优异的,所以江文蓉对于复习一丝都不敢放松。

    文蓉考试这天,三奶奶早早就嘱咐了她早晨休息好,起床后去东院吃早饭,文蓉只好听话地带着弟弟妹妹过来。桌上放着三奶奶准备的早餐,油条和鸡蛋,三奶奶嘱咐文蓉:“蓉蓉,先吃一根油条,再吃两个鸡蛋,合起来就是100分。”文蓉乖乖地按着三奶奶的吩咐做。

    “中午在镇上也要吃好,可别省着,小静和文俊中午在我这吃,你管好自己就行,下午考完试在学校门口等你二大爷去接,别乱跑。”三奶奶边看着三个孩子吃早饭边嘱咐文蓉。

    “我知道了三奶奶,吃了这油条鸡蛋我一定考个100分回来”文蓉举着油条和三奶奶说笑。

    刚吃过早饭广清大爷就过来了,“蓉蓉好了吗?能走了了吧?”

    文蓉的文具都是收拾好的二大爷一喊拿着就能走了,江广清骑着一辆红色摩托车,车架很高,文蓉坐上去有些费劲,三奶奶扶着文蓉坐好又嘱咐江广清:“路上慢点,别急慌慌的。”江广清踩上油门冲着三奶奶挥挥手就开走了。

    文蓉还真没有坐过摩托车,这时候全村只有三四辆摩托车,她的四叔也有一辆,她奶奶拿那车精贵的很,连碰都不让她们姐弟碰一下。夏天时坐摩托车还是很舒服的,车开起来凉风习习,吹得头发都飘起来。文蓉一路上碰到好几个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同学,用后世时髦一点的说法小伙伴们都对她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