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第 30 章



    满堂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清晰入耳。

    虞璁抬手抄起那把绣春刀, 交还给了陆炳, 缓缓地坐了下来。

    俗语说刀怀身中, 杀心自起,现在的他犹如出鞘的刀锋芒毕露,根本不容任何人再质疑二三。

    但治理下属, 光靠威慑不够,一旦他们脱离了自己的监控范围, 又有了些许的安全感, 开口非议是迟早的事情。

    “鹤奴,把那几本册子都抱过来。”皇上抿了口茶, 心里虽然缓了过来, 但神情依旧绷着:“时辰还早,会议也才刚刚开始, 各位大人可坐住了。”

    皇上即位没几年, 鹤奴也没读过什么书,但他们有个天然的作弊器, 那就是宫中藏书检索器杨大人, 还是声控的。

    “杨大人, ”虞璁抬手,不紧不慢道:“请你来为大家分析一下,这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相关情况。”

    “诸位大人也劳烦洗耳听听, 这劳民伤财, 到底是个怎么伤法。”

    鹤奴识趣的后退了一大步, 示意杨慎穿过拥挤的人群,站到皇帝身边来。

    杨慎怔了下,竟有种做梦的感觉。

    刚才那些审视他的目光,在这一刻也变成了羡慕与敬畏。

    皇上竟然抬举这么一个罪臣!如今是真要变天了啊!

    他即刻起身,快步从椅子人群中走了过去,站到了那堆书的旁边。

    伴随着一声轻咳,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不急不躁。

    “臣,杨用修,献丑了。”

    书本本身厚重繁多,但杨慎一站在这些书卷之间,就仿佛突然耳清目明,连说话的声音都洪亮了几分。

    他随手执了一本,朗朗道:“据天财库记载,永乐三年举国岁入约八百万两有余,岁贡三十余万两有奇。”

    “哦?”虞璁瞥了眼神情复杂的人们,开口问道:“那么杨用修,这修建一支如郑大人当年的船队,造假几何?”

    杨慎没有很快的回答问题,而是又低头快速翻阅了几本旧录,谨慎道:“永乐年间的舰队,合计两百多艘海船,最大的有六十三艘,一艘两千料的中等船只需三百六十五两,此计价来自于南京龙江造船厂,不会有差。”

    原有的典籍早就没办法找了,眼下也只能靠各地县志和零碎的记录,来一点点的还原永乐年间的情况。

    要不是弘治年间的那一把大火……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反而思考的越加迅疾和从容,又掐指核算道:“‘宝船’论宽窄用料,都远巨于常规船只,如果单算这六十三艘大船,天财库旧簿记载总支出为十八万九千两。”

    “那么除了宝船之外的普通船只呢?”虞璁挑眉道。

    “合计三十五万八千两,总计为五十四万七千两,”杨慎抬起头来,补充道:“陛下,这些财务支出,和零碎消耗,臣等和天财库都是往大的方向统计的——也就是说,实际造价只低不高。”

    杨一清前面全程沉默不语,此刻突然轻咳一声,开口道:“陛下别忘了,这船队至少要三年才能建成,因此每年支出应当在十八万上下。”

    十八万两。

    皇帝抬了眸子,轻巧道:“诸位爱卿知道,朕这光禄寺消减清查之前,一年要耗费多少银子么?”

    “三十六万两。”

    每年三十六万两,养三四千的厨子屠夫,就为了应付内外宫廷里的祭享宫筵,就为了把这些扒在紫禁城里的蛀虫们都个个喂得满肚子流油!

    不清查这真正残害民脂民膏的异己,倒来质疑朕不得海运!

    “继续说。”虞璁以手扶额,不紧不慢道:“告诉朕,在船队建成之后,每年的修复保养船只的开销又是多少?”

    “‘松木二年小修,三年大修,五年改造’,但宝船均使用了上好的楠木料子,应是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造,”杨慎低眉一算,再度开口道:“回禀陛下,每年维修费用约十一万上下,而这两三万人的随行部队,约莫每年军饷消耗万两有余。”

    哪怕就是现在新立船队,国家也定然负担得起。

    虞璁听完这些,忽然勾唇笑道:“刚才说劳民伤财的那位,是哪几个大人来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