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六章 险情



    阊平钢铁集团公司想要重新回到正轨中来,其他的事情都有商量的余地,就是这一万两三千名的职工,如何解决,是一个极其棘手的问题。,: 。在方明远看来,以阊平钢铁集团公司目前不过六百万吨的钢铁产量,裁员一半都是应当的。但是这一半被裁员的工人,要如何来维持生活品质不下降,却是一个大问题!

    辽省钢铁集团公司已经不能够再吸纳更多的人员了,之前已经收购了不少辽省境内钢铁企业的它,为了解决这些企业的员工就业问题,莫家兴和余冲海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再吸纳人员,将会给辽省钢铁集团公司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企业固然要承担社会责任,但是也不是无限制的。如果说为了保证就业,而毁了一家企业的未来,那是饮鸩止渴,只会给未来带来更大的麻烦!

    而且,辽省钢铁集团公司不是他方家独有的,他也要为辽省钢铁集团公司的其他股东负责,如果说他强行要求辽省钢铁集团公司承担过多的责任的话,严重损害了其他股东的利益,那么日后,他也将失去这些股东们的信任!

    林蓉坐在方明远的斜对面,也拿着一个笔记本,翻看着阊平钢铁集团公司的资料,娥眉微蹙,不时地轻轻摇头。在她看来,如果说不考虑其他因素,单纯地从一家企业的角度来看,阊平钢铁集团公司关‘门’大吉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公司里的主要设备最早的也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购置的,而最老的设备则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去!虽然说国内向来有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传统,但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设备,就算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到了如今,也早已经是不堪重用了。无论是从环保的角度,还是淘汰落后产能,以及所产出的钢铁制品的角度,阊平钢铁集团公司有至少一半的产能都完全可以放弃。而余下的这些设备,也只能说是在国内钢铁行业中,还算是勉强说得过去,与辽省钢铁集团公司旗下的这些企业相比起来,设备和技术的水平可就是差着档次呢!就是与光耀钢铁集团公司相比起来,也完全没有一点优势。

    而且,阊平钢铁集团公司的员工不仅仅数量远超正常的需求,员工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在她看来,绝大部分都不符合辽省钢铁集团公司的需要。这些员工中四十岁以上的占据了一多半,其中初中和高中学历的又占了绝大多数,就是不考虑专业问题,阊平钢铁集团公司的现有员工中,也只有一少部分人具有大专或大学文凭,至于研究生再向上,人数在员工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实在是太小!

    方明远如果说收购了阊平钢铁集团公司,首先那些落后产能要么必须淘汰,要么就必须进行改造或者说干脆上新设备,这些员工中,又有多少人能够胜任之后的工神作书吧?就算公司肯定会时间和大气力来对他们进行培训,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达标?如果说他们不能够达标,那么那些岗位自然就不可能让他们再继续工神作书吧下去了,否则的话就是对公司、对股东、对他们个人和工友们的生命安全不负责任了!可是重组后的阊平钢铁集团公司,哪来那么多不要求技术和学历的岗位来安排他们?

    阊平是一座在国内并不能够称之为大城市的城市,面积只有五千一百多平方公里,人口接近二百万,数千名中老年员工下岗,想要在如今的这个时期里为他们找到合适的岗位,这堪称是一个挑战!想到这里,林蓉的心里又满是不忍。

    从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她心里很清楚,如果说真的想要叫阊平钢铁集团公司起死回生,重新回到企业正常发展轨道上,那么裁员就是必须的,否则的话,大量宝贵的资金都用于养活那些根本创造不出来价值的工人,又怎么可能有用于发展的资金?

    可是从一个也曾经面临家人下岗,一个从草根阶层走出来的‘女’人来说,她又很清楚,一旦决定阊平钢铁集团公司进行大规模的裁员,那么给这数千个家庭所带来的,也许就是灭顶之灾!也许有的家庭就是依靠着那几百元艰难地生存着,没有了那几百元的工资,这些家庭就会崩溃,老人会无助地死去,孩子要辍学,‘女’人也许就要无奈地“失足”,这就是国内的现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