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叙旧



    珍嬷嬷愣怔了一下,抬眼看着不远处的吴公公,嘴角微翘,脸上露出了淡淡而真诚的笑容。

    屈膝行礼,声音温和地说道:“见过公公。”

    吴公公没有如白天一般,穿着象征着身份的,四品太监服。只是穿了一件,藏蓝色的,普通的圆领长袍。仅用一根竹簪子将所有的头发束于发顶。

    见珍嬷嬷屈膝行礼,慌忙侧身避开,笑着说道:“珍姐姐,你这可是折煞我了。我哪能受你的礼呀?”

    珍嬷嬷笑着说道:“此一时,彼一时了。如今,我们身份悬殊,理应见礼的。”

    吴公公笑着说道:“这么多年过去了,珍姐姐这严谨的性子,还真是一点都没有变。以前来江州办事,都是匆匆而过。如今,好不容易有机会能和姐姐说上话儿了。”

    珍嬷嬷对跟在身边的小丫鬟吩咐道:“你下去吧!”小丫鬟打答应一声,屈膝行礼,躬身退了下去。

    吴公公很自然地接过她手里的灯笼,走在珍嬷嬷的身边,替她打着灯笼。

    两人来到珍嬷嬷住的小院子里。珍嬷嬷邀请吴公公在院子里那颗枣树下的石桌子旁坐下,自己熟练地将挂在枣树上的灯笼点亮。

    住在耳房里的小丫头,听到声音走出来。见到珍嬷嬷身边的吴公公,愣怔了一下后,屈膝行礼。转身走进耳房,端出了茶点。见珍嬷嬷没有其他吩咐,便悄无声息地退回了耳房。

    “呵呵!”吴公公笑着说道,“珍姐姐调教出来的人,就是不一般呀!”

    珍嬷嬷提起茶壶,替他的茶杯斟满,笑着说道:“是个懂事的孩子,手脚也麻利。”

    吴公公端起茶杯,现下凑到鼻子下面嗅了一下,满意地点了点头。又轻轻抿了一口,无限满足地赞叹道:“嗯,真是好久都没有喝到珍姐姐窖的菊花茶了。”

    抬起杯子,将里面的茶汤一饮而尽。笑呵呵地将杯子重新推了过去。看着那淡黄色的茶汤注满了杯子,他笑着说道:“多谢珍姐姐。”

    毫不客气地又将杯子里的茶汤一饮而尽。接连喝了五杯后,珍嬷嬷也不再给他倒了。

    吴公公也知道珍嬷嬷的习惯,也没有将杯子重新推过去。掂起碟子中,一粒沾着芝麻的蜜枣,放到嘴里轻轻地嚼着。

    不由得抬眼打量着整个小院儿。身边的这棵枣树,树干足有碗口那样粗,一颗颗青涩的枣子,星星点点地挂在树枝上。

    小院儿的东南角,有一个小花圃。整齐的小花圃里,看不到一根杂草。各色的月季花竞相开放着,在这朦胧的月夜中,像是披上了一层薄纱,让人看不真切。

    微风拂来,那淡淡的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小院儿的西面,却是搭着一排的葡萄架子。隐约间,可以看到一串串嫩绿色的葡萄。

    珍嬷嬷随着她的目光看去,笑着说道:“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心里一直有一种执念。就是希望自己能够住的小院子里,可以有一排葡萄架子。

    看着那一串串的葡萄,在自己精心浇灌下,由小变大,由青涩变成甘甜。倒是让公公见笑了。”

    “呵呵!”吴公公拿起托盘上的湿帕子,仔细地将手上的糖渍擦拭干净,笑着说道:“珍姐姐见外了。这个小院子干净整齐,简洁中透着雅致。一看就是珍姐姐按照自己的心意打理的。”

    珍嬷嬷放下手里的差杯,抿着嘴,笑着说道:“是呀!府里就郡主一个主子,事情也不是很多。这便有了时间所按照我自己的心意布置这个小院子了。再者说,郡主对这些也不在意的。”

    吴公公见灯火下的珍嬷嬷,虽然鬓发如霜,却是面色红润,眉宇疏朗。他笑着说道:“我见珍姐姐的气色似乎比以前更好了。看来,珍姐姐这几年在外面过得如意,和郡主也是相处融洽的。”

    珍嬷嬷将被风吹乱的头发,抿到了耳后,笑着说道:“郡主宽厚,对我们这些下人也体贴。日子都是一天天过得,在哪里都是一样如意的。”

    宫里出来的人,都是谨小慎微的。绝不会将把柄送到别人的手里,即使眼前的这个人,自己曾经有恩于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