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娱记



  翌日,晌午。

  南艺教务楼门口欢声笑语一片。

  广场上是来自各个学科等待拍毕业照的学生,三年苦读就将落下帷幕,此刻所有人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也有那么几对泫然欲泣,煞风景的狗男女。

  每每遇到,江流便和很多单身狗大声起哄“吼吼,马上就要分手咯”,气的一对对鸳鸯怒目而视。

  “流儿,良子呢?毕业照都不拍?”有摄影系人问江流。

  江流眉毛一翘:“不认识,谁是颜良?”

  “流儿你大爷的,被关羽一回合斩于马下的摄影系颜良不认识?”摄影系人极为不忿道。

  三年艺校生涯,摄影系颜良和编导系江流好的像两只野鸳鸯,两个系谁人不知?江流竟然否认,活见鬼了不是。

  江流微微低头一言不发。

  从昨天到今天,他一直被记者曾明纠缠着,哪敢承认认识颜良。

  他不仅不敢承认,还在期盼《铁路沿线》国外获奖的消息别传太快,弄的人尽皆知。

  “麻蛋的,拿个破奖而已,把我供出来干什么。”江流心中谩骂着。

  他是昨天晚上才联系上又去了欧洲的颜良。

  从颜良处得知,《铁路沿线》在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获奖已经是一周前。

  颜良之所以把他的名字公布于众,是颜良觉得《最佳新人纪录片导演奖》是一项沉甸甸的荣誉。

  这份荣誉不属于牛马,不属于任何人,只能属于好兄弟江流。

  除此以外,《铁路沿线》还获得了电影节奖励的大概20万人民币的奖金,这钱刚好满足了颜良的欧洲行。

  颜良大义凛然的解释,弄的江流哑口无言,一肚子国骂硬生生塞回了肚子里。

  没辙,江流只能一边哀叹善良也能杀人,一边与记者曾明玩起捉迷藏。

  “编导系同学上前拍照。”

  江流恍惚着往前蹭着,连同江流、崔丽13个人站了两排,“咔嚓咔嚓”几声响,三年艺校生涯草草结束。

  一刀砍完恢复自由身了,反倒有同学蚌埠住抽泣起来。

  江流想,或许这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吧。

  “江流,恭喜啊,毕业了。”曾明像个幽灵飘了过来。

  “谢谢,没啥事我就先走了,急着上火车。”

  “《铁路沿线》明明是很好,很真实的一部纪录片,反应了国内一些边缘人的生活。你不敢用真名是在怕什么?为什么不愿意接受采访,采访可以让一位刚毕业的导演更快被大众认识。”

  记者难缠世人皆知。

  江流不清楚的是,这个年代的记者不能仅用难缠来形容,而是极其狂妄。

  互联网到来前,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报道娱乐新闻的媒体、记者。

  大大小小媒体依旧盯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到了1999年,2000年,门户网站的出现瞬间突破了地域界限,各类新闻在门户网站汇聚,而娱乐新闻成为了继社会新闻、财经新闻之后又一个吸引人眼球的新闻。

….

    于是乎,全国各地记者像闻到血性味的鲨鱼开始涌向娱乐新闻区域。

  新闻界从此诞生了一个新兴名词——娱记。

  新的新闻板块,新的职业名称让全国娱记们迅速抱团,从而成为了这个年代一股不可忽视,娱乐圈人士不敢小觑甚至要低头讨好的力量。

  江流不清楚这一点,所以一点不惯着曾明。

  或者说哪怕知道这个年代的娱记厉害也不惯着,这会儿,谁也不能耽误他利用《藏龙卧虎》捞钱。

  连拍带打逃离曾明,江流一骨碌到了火车站,“轰隆隆”声中,南京城渐渐模糊。

  .......

  “这人神经病吧,记者采访一个劲跑什么,我又不要他身上一块肉?”

  江流走后,与刘爽漫步在南艺的曾明不悦道。

  “害羞吧,刚毕业就遇到记者采访,没心理准备。”刘爽尴尬道。

  她和曾明也不熟,两人是通过门户网站认识,后又互加了企鹅。

  前几天,曾明突然提到南艺有一个导演在国外拿奖了。

  好奇心爆棚的刘爽一问得知是江流,便骄傲的说是自己朋友,曾明也就动起了采访的心思。

  江流没名气,但《铁路沿线》好歹在国外获奖了,多少能吸引点眼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