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江家



  江都于秦朝置县,距今2200年,境内有“青莲岗文化”遗址。

  古时多个封建王朝曾把江都作为漕运枢杻,盐运要冲,驻有江南河道总督府,漕运总督府。

  历史上,江都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南船北马交汇之地”。

  南京往江都的面包车上,江流给严峻几人笼统的介绍了老家情况。

  他们这一行九人的目的地本是扬州,如今却改道成了江都。

  促使众人改变行程的自然是江流。

  原因是南下的火车上,江流忽然间意识到一个问题,《上错花轿嫁对郎》扬州取景地全是林园也没有古代监狱,他即使到了扬州,也无法完成《藏龙卧虎》中的监狱打斗戏。

  江流一番苦思冥想,索性邀请严峻等人去江都耍上一天。

  严峻几人答应了,少干一天活没什么大不了,何况是领头羊江流发话。

  “前面直走,下一个路口左转,再左转.....”

  江流的指挥下,两辆面包车冲上了一个石子高坡,继而被一条运河拦住了,严峻、王保强等人面面相觑。

  江流挠了挠头,算算时间,他有十多年没回江都了。

  这一回来面对的还是2000年没有大开发,河流、土路交错的江都。

  好在江流的记忆有了加强,眯眼过脑子的路况,指向不远处的一座水泥桥。

  面包车再次出发,上桥下桥再一次右转,江流的记忆逐渐清晰起来,运河对岸就是老家河下镇。

  河下镇整体坐东朝西,由河下北路分为两边。

  再有十来年,路西面会因为拆迁成为商业区,大润发、广场、高层住宅拔地而起。

  江流家所在的东面房屋会因为背靠古镇,被政府划为旅游古镇,从此也就苦了东面住户。

  东面低洼靠运河本就潮湿,几十年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拆不能拆,住不能住,受活罪还要瞪大眼看别人拆迁发财。

  面包车在一个斜切的陡坡停了下来,江流拿出呼机,眼看中午11点,便招呼众人下车回家。

  江流父母在菜场卖青货,平时这个点该收拾摊子回家了。

  下到斜坡,江流领众人钻进了小巷里,一会儿功夫,停在一个红色铁皮门前。

  掏出藏在大门下的钥匙,开门后跳入众人眼帘的是由三间瓦房合拢的一个小院。

  院子里放了好些装了清水的塑料盆,盆子里浸着萝卜、青菜、豆角等青货。

  “随便坐,大房没钥匙暂时进不去。”

  江流从厨房提溜出几张小凳给众人,道:“上厕所的说一下,我带你们去,厕所是外面的公厕。”

  众人摇头,眼尖的严峻指向不远处的木建筑,好奇问:“江导,那边的古楼是什么地方?”

  “前人留下来的,好多年历史了,里面出过好多状元、进士。”

  “人杰地灵啊。”严峻一语双关。

….

    几人正聊着,一辆三轮车出现在门口,江流激动一瞅,高高瘦瘦的江胜利,戴着护袖围裙的李芹。

  没变,一切都没变,江流抿了抿双唇。

  看到快一年没见的儿子,江胜利、李芹先是惊讶,接着笑容迅速爬上了脸。

  儿行千里母担忧。

  江流在南京读书离家还不算远,他们也只是常念叨。

  年前江流突然说到了首都,一张口又要8000块钱,鞭长莫及的江胜利、李芹为此没少失眠,在夜里窃窃私语。

  进了院子,比起不断打量儿子高矮胖瘦的李芹,一家之主,也在镇里做过一官半职的江胜利显然冷静的多,知晓给严峻等人散烟,询问路途是否平安。

  “爸、妈,这几位是我在剧组的同事,中午晚上就在家里吃?”

  “不在家吃在哪吃?时间不早了,我先去菜场弄点熟食。”

  江流拽住要去买熟食的江胜利,又给李芹使眼色进房间。

  进了屋,李芹心急口快道:“外面小女孩就是你说的那个父母双亡,在外面要饭的卢婷?”

  “嗯,怎么认识,我在电话里也说了,我再说说卢婷的其它情况。”

  江流对卢婷的观感比较好。

  卢婷吃过苦,知道人情冷暖,遇到颜良、江流后表现的比很多同龄孩子乖巧懂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