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禅宗源远流长(上)



    再说六祖慧能圆寂后,十年时光悠然而过。当年的小希迁,已长成为一个相貌堂堂的青年比丘。

    这天傍晚,一片黄叶从高高枝头飘然而下,落在了树下默然静坐的希迁头上。一只蝴蝶翩跹而来,摇摇摆摆栖息他的肩头。

    左前方,站在供奉六祖肉身的木塔下的首座和尚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他不禁摇摇头,轻轻叹了口气。

    他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走了过来,关切地对寂然独坐的青年僧人说道:“希迁,你又在这里坐了一天了吧?是不是又没有吃饭?唉——师父六祖大师已经去世十年了,你这样整天枯坐着有什么用呢?”

    两行清泪从希迁脸上潸然而下:“六祖圆寂之前,嘱咐我要好好寻思。我现在不过是秉承大师的遗训罢了。”

    伴随着六祖慧能的圆寂,时年13岁的希迁的金色童年便悄然落下了帷幕。出家伊始,业师便溘然而逝,这不啻幼年丧父,其悲怆,其凄凉,可想而知。因此,在失去了精神依怙之后,希迁一直在痛苦地彷徨、求索。每天总是这样默然独处静坐。一晌,一日,甚至连续几天,忘记吃饭,忘记睡觉,只是这样默默思索着,思索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十多年漫长岁月,就这样浸满了“寻思”的苦涩,小沙弥也在如云似雾的思绪中悄然长成青年比丘。

    首座和尚说:“你总这样一个人苦苦思索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大师兄行思在江西吉州青原山开法,他的见地高拔时辈。要不,你就寻找行思去吧。”

    “大师兄,行思?去寻找行思?寻……思……”

    “对呀,师父让你‘寻思去’,明明就是让你寻找行思去呀!”

    希迁,希冀迁徙;树挪死,人移活,迁移,变迁,就有新的希望!

    希迁像一只脱困的雄狮,仰天长啸一声,绝尘而去。

    希迁日夜兼程、千里跋涉来到吉州青原山。前面,不远的地方,那片绿树掩映着的古老殿宇,就是行思大师传禅的静居寺了。

    蓝空辽阔,白云悠然,青山叠翠,碧水清冽。高高山门之前,一抹红墙之外,灼然开放着大片黄灿灿的油菜花。清风徐来,金浪起伏,馨香浮动。最美妙的是,花海簇拥之中,金浪漂浮之上,赫然站着一位老和尚!

    他弯腰,弓背,垂首,头上还顶着一只硕大的斗笠,使人无法看清他的面容。其实,谁也不会去注意他的面孔,他已经进入了一种浑然忘我的境界,全部心神都集中在手中的锄头上。他徐徐挥动着锄头,一心一意在大地上劳作。不知是风的轻拂带动了他的舞蹈,或者满园黄花随着他锄头的律动一起舞蹈,反正他早已与周围的一切融汇成一体,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神韵。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和谐,似乎若是没了他的存在,天便不再湛蓝,云便不再舒卷,风便不再吹拂,花便不再芬芳……山川大地因为有了他而生机盎然;而他,因了周围的一切,生命才有意义。

    他,是画家妙笔生花、画龙点睛一样描绘而出的神韵,还是沉沉大地、郁郁黄花幻化而出的精魂?

    希迁被眼前这幅活生生的、司空见惯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情景感动着,心灵深处有一种朝阳喷薄欲出、岩浆即将迸发的跃动。天哪,十几年来,他苦苦寻思、苦苦追求的禅之神韵、禅之真谛,不就存在于这最简单、最平凡、最和谐的生活中么?!自然,和谐,就是禅的韵律。

    希迁脸上洋溢着梦幻般灿若朝霞的微笑,一步步走向田中劳动的老僧。老僧头未抬,手未停,轻轻问道:“你是谁?从哪里来?”

    “您是行思大师吧?我叫希迁,从曹溪来。”

    行思不禁抬起头,看了这个青年比丘一眼,问道:“你从曹溪来,带来了什么东西呢?”

    行思说着,随手拈起一朵小小的野花,插在了斗笠上。

    就是这样一句看似平常的话语,一个不起眼的动作,却蕴含着铺天盖地的禅机,直接现示出禅的心要。

    最初,佛祖就是这样拈花,迦叶发出会心的微笑,不可思议的禅从此开始代代薪传。穿越千年时光,禅的心髓依旧像元初一样灵妙。因而,当年在曹溪,六祖慧能就是这样启发怀让的;而今,行思也是这样昭示希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