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上)



    慧能虽然凭着极高的悟性,在打柴中悟出了心的妙用,掌握了自然规律,打的柴总比一般的人多,成为最出色的打柴仔,也只能养家糊口;而在广州横林岗时结识的山子,虽然现已生得高大健壮,在珠江码头每天扛的货物能堆成一座小山,他也难成为富翁。没想到,刚刚过了弱冠之年的陈阿四,却突然暴富,一跃成了广州最有钱的人物之一。

    自从那次慧能、林山子、陈阿四三人分别后,陈阿四到了广州城一家古玩字画店当学徒,以他天生的聪明伶俐,再加格外勤奋刻苦,他很快掌握了古玩字画知识。

    为了鉴别字画的真伪,识破各种作假手段,他不但熟知其制作流程,还千百次亲自动手实践,直到将各种仿制秘密研究得透之又透,模仿得像之又像,足能以假乱真。

    有一次,他所仿制的赝品,居然骗过了他的师父——古玩店老板的眼光。他那一颗极为聪慧灵敏的心,都用在了这方面,况且,他还另有一个目的,怎能不烂熟于胸,深得其中诀窍呢。

    正是有了这一番努力,三年学徒期满,他便被师父提拔成为店里的三掌柜,月俸一两白银——足足抵得上慧能上山打半年柴。

    前不久,他慧眼识珠,为店里淘得了一件珍宝,转手之间足足赚了上千两的银子。

    一天傍晚,快要打烊了,店里只剩下他与二掌柜两个人。这时,一个衣着非常普通的人走了进来,然而他所带来的一幅《维摩诘像》古画却不普通,画面异常精妙,年代似乎也已经很久远了。更意想不到的是,来人居然说这是顾恺之的作品!

    顾恺之(公元345年—406年),字长康,又号虎头,晋陵人,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首推被誉为“才绝、画绝、痴绝”的东晋杰出画家,《洛神赋图》是其力作之一。全图以三国时期曹植的《洛神赋》为题材,生动地展现了曹植与洛水女神相恋而又不能相聚的动人故事,人物形象与神韵的表现技巧,表明人物画已进入成就阶段,而山水作为背景则处于“勾勒平涂”的早期阶段。原作现已无存。

    流传有序的《洛神赋图》摹本,在构图和造型上基本一致。北宋摹顾恺之的这幅画卷长641.6厘米,宽26.3厘米,为连环画的形式。卷首的小楷赋文是曹植的《洛神赋》,它为世人引出一段悲凉而感伤的爱情故事。

    曹植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他年轻时钟情于女子甄氏,但后来甄氏却嫁给了袁绍之子。官渡之战曹操战胜袁绍后,其长子曹丕纳甄氏为夫人。后来曹丕称帝,立甄氏为后。黄初二年(公元221年),甄氏被曹丕赐死于后宫。事隔一年,曹植入京觐见,曹丕又将甄氏生前的爱物玉缕金带枕赠送于他。曹植睹物思人,伤感不已。当他返回封地途经洛水时,追念甄氏之情油然而生,当即便写下了传世之作《洛神赋》。

    整幅画面清晰地体现出东晋绘画的特色,全图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展开,人物的形象与神韵刻画得生动准确,色彩明丽,线条流畅,富有诗意之美,将绘画艺术与历史的美学融为一体,向我们形象生动地讲述了那个真挚纯洁而又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

    顾恺之的作品存世极少,收藏家更是不到家破人亡的地步不肯出手。这幅画如何能在这遥远偏僻的岭南出现呢?何况,画上并未有顾恺之的落款。而且,来人无论如何也不肯说明身份。基于此,二掌柜断定,这是一幅赝品,一幅古代高手临摹的复制品。

    陈阿四却认定这真是顾恺之的作品,再三鼓动二掌柜收买下来。

    二掌柜理所当然拒绝了。陈阿四像是中了邪,擅作主张,非要以五十两银子将其收买。并且说,万一上当受骗,情愿以他的薪俸来抵店里的损失。

    既如此,二掌柜也只好由着他了。那人走后,二掌柜指着古画说:“连落款都没有,怎么能是真品呢?”

    陈阿四却语出惊人:“就这幅画,有落款的,反而是赝品。”

    二掌柜惊诧不已,脱口而出:“为什么?”

    陈阿四胸有成竹说道:“这幅《维摩诘像》,并不是一幅正式的画作,而是一幅草图。准确地说,它是一幅样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