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东洲计划-第2/5页





    来不及细想,他就叩首道:“臣遵旨。”

    阿拉斯加的金矿,美洲的银矿和金矿,现在都不是朱瞻基想要的。朱瞻基想要的是玉米,是土豆,是南美的橡胶树。

    粮食危机现在并没有爆发,但是现在全凭人力耕种,一个人最多不过能折腾十几亩地。

    粮食越高产,工作效率也就才越高。

    更重要的就是橡胶树,如今蒸汽机已经发明了出来,机械的发展也越来越复杂,橡胶已经成为了目前制约大明工业发展的瓶颈。

    现在大明的马车都还是木制车轮,因为没有橡胶的缓冲,车轮极易损坏,而且载货量突破不了四千斤。

    但是如果有了橡胶,制作出来轮胎,用钢铁来做轮毂,载货量能轻易地突破万斤,甚至十万斤。

    后世的卡车能轻易载重五十吨,甚至超载七八十吨,虽然现在的技术不可能制造出耐磨轮胎,但是五吨还是轻而易举的。

    在二十世纪,轮胎被广泛应用的时候,就能轻易承重五吨以上。

    有了橡胶,将蒸汽机安装在汽车之上,能轻易地将大明边疆的距离拉近,对稳固大明的国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起来吧……”朱瞻基扫了一眼易信,这才又望向了孟瑛,温声问道:“宗壁可有扬帆四海之心?”

    孟瑛是孟子之后,他跟其父孟善都是大明树立的典型。

    他们父子虽然也曾经上了战场,并且表现不错,但是将他们养在京城,比让他们在外征战更有意义。

    所以孟瑛今年虽然才三十八岁,但是只是被朱瞻基安排了一个显赫的副职“养老”。

    听到朱瞻基这样问他,他虽然是武将,却长揖说道:“臣更愿随陛下西征,望殿下恩准。”

    朱瞻基摇头说道:“大明武将如云,不缺宗壁你一人。既然皇祖没有点你随军,孤也不好自作主张。不过今年运往南洲的补给,也快要启程了,若你有意,我可命你为帅,前往南洲换防。”

    其实不仅仅是南洲,就连西洋的军队换防,今年也应派出了。

    朱瞻基回来因为在苏伊士的耽搁,就用了一年多,去又要一年,这一来一回就是两年多,等派去的舰队到了欧洲,那里的士兵已经驻扎了三年多了。

    但是因为今年为了西征,如今将海军大部分闲余船只都征用了。而大明海域不能少了海防,还有跟南洋,东瀛的贸易不能停。

    更重要的是,朱瞻基目前手里没有闲余兵力,所以只能让欧洲驻守的士兵多守一年,他这边训练出一批士兵,明年春节后,就出发到欧洲去。

    朱瞻基也不怕他们会有被抛弃的感觉,因为朱棣西征带去的海军,会及时前往苏伊士,将这个消息传递过去。

    大明绝对不是没有士兵,但是那些地方卫所的士兵,的确不敢信任。用他们这些士兵,还不如用新兵。

    但是这些地方卫所的士兵也不是毫无作用,他们种地,修工程都是一把好手,用他们去开发南洲,绝对是人尽其才。

    孟瑛沉吟了一会儿,才回道:“臣愿前往南洲。”

    任何一个有抱负的人,都不愿意像被养猪一样养着。

    去南洲虽然不是那种建功立业,但是能出海见识一番海外风情,也能在未来的皇上这里落下一个好印象,孟瑛还是很快做出了选择。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山东案件的汇报,明日早朝后你来见我。好生休息几日,就前往宁波。余先那边已经安排好了前往南洲的补给,就到了宁波,就可以直接出发。”

    他再次转向了依旧战战兢兢的易信,说道:“明日早朝后你与候显联名给孤递奏封,我会让司礼监安排你们觐见,今天晚上把东洲的资料好好记上一记,不要孤明日问起来,你一问三不知。去吧……”

    两人战战兢兢地出了东华门,这才感到后背都被冷汗洇湿,被凉风一吹,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孟瑛得了易信的好处,安慰说道:“殿下威严甚至要超过陛下,面对陛下,我也没有感受到如此压力!”

    易信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也怪我咎由自取,这几年,的确是只顾得在中连岛给自己建房子了。如今殿下既然有命,自当勇往直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