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粮食哪去了-第2/5页





    是的,他们是在没有路走了,只能准备去选择到转运使司告状。

    如果京城的官员也是官官相护,那他们就只能返回家乡再找办法。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原本的历史中,他们的京城之行毫无成效,回到家乡之后,只能率众到县衙要粮。

    结果粮食没有要到,林三还在冲突中被打死。

    唐赛儿丈夫被打死,父亲也悲愤而死,本就重病的母亲也随之而去。

    她这才一狠心,掀起了起义大潮。

    永乐十八年一开年的唐赛儿起义,在明初最大规模的一场起义。他们打死了两个指挥使,占领了半省之地,最后才被剿灭。

    但是从此之后,山东民间的白莲教起义,借着唐赛儿之名的起义几百年间层出不穷。

    但是现在,当朱瞻基看到纸条上她的名字的时候,她们的命运就全部改变了。

    因为没有宵禁,他们四人在秦淮河边一直游玩到快子时才回到住的旅舍。

    这是京城最低等的旅舍,一间房一天只要二十个铜子,而住通铺,一人只要五个铜子。

    因为有唐赛儿这个女人,他们要了一间最便宜的小房,她跟林三住,而同行的宾鸿、董彦皋则住通铺。

    见识到了京城的繁华,再想想家乡的悲惨,自家悲惨的命运,他们的心里也是格外难受。

    刚进旅舍,唐赛儿就发现了有些不对,往日正眼都不瞧他们一眼的掌柜神情紧张地盯着他们,大堂里面,也多了一些神情彪悍的壮汉。

    还没有等他们想要退出去,从后面又围上来了十几个大汉,将本来就不大的门口堵的严严实实。

    林三心思快转,难道这是恐吓自己好友的幕后黑手要对自己下手了?

    但是他的申请并没有太惊慌,因为这是天子脚下,那些人不敢那么肆无忌惮的。

    要是动手,也该是自己这些人回到了家乡以后才方便。那里山高皇帝远,闹出再大的事儿也到不了天子的耳中。

    这个时候,坐在大堂中的一个锦衣大汉笑道:“既然回来了,不妨坐下聊聊……”

    掌柜的已经吓的一下子跪了下来。“杨大人,就是他们几个。这可不关小人的事儿,容小人回避。”

    “去吧,记得别随处瞎嚷嚷。林三,坐。”锦衣大汉站起身来,让唐赛儿心中就是一凛,看到此人的动作,就是一个高手。

    借着昏暗的油灯看清他身上的衣服,几个人相视了一眼。“锦衣卫!”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跟锦衣卫有什么瓜葛,这是天子的亲卫,只负责监控百官,锦衣卫的人也基本不会跟老百姓有什么联系。

    不过因为是锦衣卫,他们几个人的心里反而松懈了下来,因为他们的敌人绝对不会是锦衣卫。

    在来京城之前,他们就设想过他们可能遇到的情况。唐父连年被征徭役,得罪的肯定是蒲台县本地人。

    而山东的粮食停运,可能是內监的宦官们贪污了粮食,也可能是转运司的官员贪没了粮食,更大的可能是山东当地的官府贪没了粮食,跟锦衣卫都不会扯上关系。

    那锦衣大汉拍了一下桌子,旁边就有人搬过来一个火炉,端进来了一大锅煮的香喷喷的肉,还有一罐好酒。

    锦衣大汉笑道:“本官姓杨,蒙太孙殿下赏识,如今荣任锦衣卫指挥佥事。今日冒昧来访,是有一疑问想要问个明白。我也知道你们拮据,来京城许久,整日以馒头果腹,特意准备了一锅美食,我们边吃边聊。”

    一听是太孙殿下的人,他们的恐惧更是减弱了不少。虽然太孙殿下还没有亲政,但是据说最开始决定向山东运粮,并且以徭役就能换取粮食的命令,就是太孙殿下下的。

    这几年,山东连遇大灾,要不是太孙殿下运过去的粮食,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虽然不知道锦衣卫怎么找上门了,但是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四个人相互看了一眼,一咬牙,就走向了摆在大堂中间的火炉旁边。

    林三想着杨章德一抱拳,有些紧张地说道:“山野小民,不知为何能惹的杨大人关注,还请大人明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