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章 战争暴徒(八千字大章)-第2/6页





    所以,这也是朱棣接受不了的。他可不想在历史上留下窝窝囊囊的名声,所以肯定也想找个目标出气。

    但是在北元已经臣服,朝鲜就像个哈巴狗的时候,亦力把里远在大西北,万里远征不现实,所以目标就只剩下了南方。

    可是南方的中南半岛上,交趾已经基本平复,占城,真腊,暹罗等国都对大明臣服,朱棣就是想灭掉一国,也找不到目标啊!

    沉吟了一会儿,朱瞻基问道:“那皇爷爷可有目标?”

    李谦摇了摇头说道:“陛下不曾明言,不过他曾说过勃固王朝和南掌当初竟然敢收留南陈余孽,该受惩罚。”

    勃固相当于是后世的缅甸,南掌相当于是后世的老挝。

    这就属于是故意找借口了。当初陈季扩的确是被张辅赶到了南掌一带,但是那是陈季扩势力太大,南掌那些地方根本没有势力能对付他,所以只能承受他的入侵。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就对真腊和勃固动手,是不能服众的。

    朱瞻基想了想说道:“既然皇爷爷有此心结,我自当帮他解决。”

    朱瞻基要给朱棣找一个“立功”的目标,当然不能是真腊和勃固这种大军不好出征的地区。

    这个目标要大,还要大军容易出动,最好的目标当然是帖木儿王国。

    永乐初年,帖木儿还想东征大明,但是刚出家门不远就死了。

    他死了之后,他的子孙为了王位斗争不止,这个时候才释放了明朝使臣傅安、杨德文等人,并托他们带来了帖木儿帝国意在与大明修好的愿望。

    当时的陈诚在得知帖木儿帝国正陷入夺位内战时,立刻向明成祖朱棣建言“速派使节,熄其兵火,宣示天朝威德”。

    永乐六年,朱棣派曾出使帖木儿帝国的郭骥为使节率团出使,带去朱棣的亲笔书信。在帖木儿帝国当地调解内战两派——哈里和沙哈鲁的纠纷。夺位成功的沙哈鲁最终将被囚禁的哈里释放,封伊刺黑为其封地,持续帖木儿帝国3年的内战终于“和解”。

    永乐七年,正式成为帖木儿国王的沙哈鲁派使团至南京朝见朱棣,送上豹子、狮子等礼品。双方重新恢复了朱元璋时代的“宗藩”关系。

    但是天高皇帝远,他们只是表面臣服,这些年始终只是最少说的好听,却没有一点诚意。

    而且他们一直没有停止对印度的侵略,印度各王一直都在向大明求援,只是大明顾不上他们。

    印度这个名字这个时候是没有的,这个名字是后来英国殖民时期才起的名字。如今的印度半岛上,有几百个部落和藩王,他们的力量非常分散,甚至还经常自相残杀,根本抵抗不了帖木儿的大军。

    接到印度多个藩国的求援,朱棣也下旨斥责过沙哈鲁的使者,不过根本是一点用也没有。

    以前的帖木儿帝国天遥地远,大明拿他们毫无办法,但是现在,大明的舰队可以直接开到忽鲁谟斯,从海上就能直接攻打他们。

    当然,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大明火枪在解决了枪管问题之后,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和量的飞跃,只需要两三年的时间,生产几百万支枪,武装所有的军队和衙役,根本不是大问题。

    有了火枪,不管帖木儿王国是有骆驼军,还是有象兵,都不可能是大明的敌手。

    选择帖木儿帝国当做对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是沙漠和丘陵地带,没有瘴气。

    相比中南半岛的瘴气,那里简直就是天堂。

    只要解决了水源问题,派个十万大军,就能直接攻打到他们的首都赫拉特去。

    而这样一个大国,也符合朱棣好大喜功的性格。

    当然,在此之前,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今的火药短缺问题。

    跟李谦问答了一番,朱瞻基已经大概摸清楚了朱棣的真实想法,心里也有了相应的计划。

    让李亮赏了一把从东瀛王室抢来的精品折扇给李谦,两个人结束了对话。

    这种在公共场合的接触,虽然看似不隐秘,但是只要不被别人听到他们的对话内容,反而不会受到朱棣的忌讳。朱瞻基和李谦都很清楚这一点,对了一下口风,然后才分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