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伤别离



    我看着他目光灼灼的眼睛,摇了摇头。

    我心底纵然有无数的声音在说,跟他走吧,跟他走吧,也只能摇了摇头。

    “哪怕知道是这答案,还是想再问一次。”他面上是惨白的笑容。

    他转头唤来魏初,让他一路护我前去西靖,魏初几时离开过周晟身边,自是不愿意,愤懑的剜了我一眼。

    我忙道:“不,不,不用魏初护送我,我和畅儿乔装打扮过去很安全。”

    周晟还没说话,畅儿倒推了我的胳膊一下,“青君,青君,有魏初在极好,可以为我吗打点上下。”

    魏初气得又要上前捉畅儿,畅儿连忙躲到了我的身后。

    “青君,就这样,眼下我已不能陪你,有魏初护着,我在宫中也安心些。”周晟语气坚定,不容拒绝。

    我只得答应。

    他又从腰上扯下个玉璜,递与我:“留个念想吧,若是在西靖受有难处,拿着它去找西靖的王,他定会帮你。”

    我不像作小女子扭捏之态,他既赠于我,我自然要好生受着,当下谢过:“周兄,青君身无长物,唯有几句话相赠。”我略加思索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几句话是北宋大儒张载所说,被后人称为“横渠四句”,是历代为君者应有的智慧和气度,此时我将这几句话赠与周晟,自然是希望他能在这个南海大陆开拓自己的一番千秋大业。

    他细细品味了这话中的意味,才道:“青君,多谢。”

    周晟骑着马在前,我和畅儿坐在马车中,魏初为我们驾车。

    马蹄踏在地上的枯叶,发出沙沙之声,风儿吹起车上的帘子,我看见高高的树上树叶颜色各异,花草簇拥在高树之下,雨过天晴,阳光格外鲜明,映照在四周的山上,那绿的就更绿,黄的就更黄,红的就更红,好像一面彩色的屏风。

    千里相送,终须一别。

    出了林子,周晟回头望了我一眼,调转码头,在众人的护送下复转向绿野山中,向云织城行进。

    这样的离别甚好,没有金樽相碰,饮酒饯别,没有击节高歌,折柳相送,更没有愁红惨绿,泪洒长亭。

    只那青山绿水间的一眼,已包含所有。

    “驾——”随着魏初的一声长啸,我们的马车也急驰起来,下一个目的地——平城。

    现下我心有千千结,畅儿却很是开心,从一开始,他就对这主仆二人怀有戒心,眼下终于走了一个,对他而言是件乐事。

    魏初心中的郁结都写在了脸上,问他些事情,他也双唇紧闭,一言不发。

    所幸绿野山离平城并没多远,掌灯时分,我们终于达到城下。

    此时画角声起,谯门关闭,魏初也不知用了什么法子,那守城的将士忙不迭的跑了下来给我们开门。

    进了城门,只见瓮城的店铺大门关了不少,开着的铺子大多都是些酒肆茶楼,里面灯火通明,人们觥筹交错,红光满面。街上倒也有夜行之人,大多行色匆匆。难怪那《南海地域志》这样描述平城:“民惰,善酒,和烟旋煮,带月须沽,斗酒十千。”

    魏初赶着车进了主街,我看天色已晚,就让他随便找了个地方住下来,先弄点吃食,明日再赶路。

    那魏初兜兜转转,带我上了平城的南大街。

    下了马车一看,道路两旁青楼林立,门环半启,珠帘低垂,一些个杏脸桃腮,楚楚动人的小娇娥立于门前,招呼来往的宾客,有时旁边还有假母相迎,满脸堆笑,极尽媚态。我哪里见过这样的情景,兴趣盎然,只东瞧瞧,西望望,像刚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一般。

    一旁的魏初哼哼了几声,我才注意自己有些失仪,他带我到这烟花柳巷之中寻客栈,本意是想刁难于我,没想到我竟举首戴目,丝毫不觉难堪。这会子他倒自己觉得没趣了,只驾着车要带着我们走。

    这下子我倒不乐意了,拽着畅儿朝前走去,回头朝他笑道:“既来之,则安之,你既然把我带到这里,今夜我是不走了。”畅儿乐得也只朝他做鬼脸。

    “诶,诶,苏青君,你给我站住!别跑!”魏初在后面又囔囔了几句,却也拿我没办法,气急败坏的跟了上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