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一席话,说得黛玉和宝钗均不好意思,大家也是一笑而过。

    “姐姐可读书了没?”宝玉问宝钗道。

    “在家时读过,不过识些字儿,现下大了,只留心针织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宝钗笑着回道。

    “你看看,宝丫头多懂事,哪像你,这般大了,还只知玩耍,不知为父母解忧,见了你老子,一味的只知道躲。”贾母笑指宝玉说道,引得众人都笑了起来。

    宝玉听了宝钗的话,将起时见她所喜之心不觉去了几分,心中有了不高兴,再加上贾母所言,心中更是不自在,但念及是客人,只是笑着又问道:“姐姐可有什么常带身上的物什,诸如玉呀什么之类的?”

    “玉么?没有,不过从出生的时候,有一个疯和尚说我的命薄,须金来助,还说了二个词,要錾在金器上,所以自小就戴着这个。”宝钗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出来递于宝玉。

    宝玉急忙伸手将宝钗递过来的璎珞接在手中,笑道:

    “总算有一个姐妹可有戴着罕物了,我再不觉我这玉是稀奇事了。”说完之后将璎珞拿在手中仔细翻看,惊喜说道:“上面真的有字呢,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贾府等人听后,一一拿过翻看,啧啧称奇,只说作工精细,巧夺天工。贾母心念一动又问薛姨母说道:“不知那疯和尚还说什么了没有?”

    “不过一些玩笑话,没当真的,说什么宝丫头以后是大富大贵的命,但需玉来配,说什么有一段金玉良缘呢。”薛姨母笑道。

    “金玉良缘?”王夫人故作醒悟道:“怪道这八个字有些耳熟,原来宝玉那出生时所衔之玉上也有八个字呢,和这八个字有些意近。”

    贾母先时不觉得,如今听了王夫人之言,也想起来说到道:“可不是,是什么来着,对了,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王夫人闻言喜不自胜,想来那宝丫头的金簪丢失只怕是应在这事上,若老太太开了口,这件事就更好办了,于是接口说道:“果是一对儿!”

    “什么金玉良缘,我还说木石前盟呢。”宝玉听众人竟将自己和宝钗打趣在一起,心生不自在说道,瞥眼间见黛玉似低头沉思着什么,也不理会一屋子的人神色尴尬,竟走到黛玉身边说道:

    “走吧,今天夫子布置的作业可多了,姨妈她们也累了,我们也不打扰了。”语毕竟是拉着黛玉就走了。

    三春一见也急忙告辞跟踪而出,留下一屋子人面面相觑,宝钗更是臊得满面通红,不能言语。

    “我说吧,孩子们渐渐长大了,以后当着他们的面,少了这些玩笑话吧,免得他们日后生分。”贾母知道宝钗尴尬,摸抚着宝钗的头发说道。

    “老祖宗说得是。”王夫人急忙附言,怪自己太心急了。

    “宝丫头可愿随两个玉儿和三个春丫头去书院读书去?”贾母见宝钗大方得体,言词谨慎,于是慈爱问道。

    “不了,在家中读过不少,如今到了这新环境,只想好好的陪着母亲做些家务。再说我这次也带了不少书,在家自学也是一样的。”宝钗轻声回答道。

    “嗯,好个丫头,真是懂事,薛姨妈有女如此也无憾了,说的话都让人心疼。”贾母赞道。

    “可不是,比她那混帐哥哥强过百倍。老爷在世时,就疼她多些,专门请了家塾教她,才识不知超出那孽障多少,她哥哥这般胡闹,若非有这丫头与我相伴,只怕我也要去的。”薛姨妈念及儿子的不成器,又欲滴泪。

    众人只得再次劝慰一番,薛姨妈才止住伤心,用了晚餐后,各自回房休息不表。

    从此之后,每日或饭后,或晚间,薛姨母便过来或与贾母闲谈,或与王夫人叙旧,而宝钗也总是在黛玉和三春姐妹放学后找来,或与她们下棋,或与她们作诗弹琴,倒也十分惬意,每每被众人怂及去学堂之时,便以言语搪塞,久而久之,黛玉等人只好放下这心思,不再催她了。

    如此一段时间后,那贾迎春以要陪宝钗为由,竟也不去学堂了,原来她性格本就温和,原来家中没有姐妹相陪,只好去了学堂,如今来了一个不愿去学堂的,正好有了托词,贾母也只好允了,如今到学堂念书的女子竟只剩下黛玉、探春和惜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