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重头开始



    最初的半年,王栋他们主要做的,其实是跟随巴基斯坦山地部队,以及由巴基斯坦陆军总参谋部派遣的特种部队,在克什米尔的各条战线上活动,搜集情报,同时勘察地形与印军的防御部署。

    克什米尔的地形不适合进攻吗?

    那是肯定的。

    在很多地方,只需要在制高点上修建一座较为坚固,比如能够扛住大口径炮弹直接轰击的堡垒,就能压制整片山谷,而且只需要部署几挺机枪,就能封锁道路,让佯攻的军队无处容身。

    在很多隘口,地形更加复杂。

    简直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更加要命的是,经过几十年的对峙,印军早就占据了实控线己方一侧的制高点,控制了所有的隘口。

    怎么进攻?

    让步兵冲锋,那是去送死。

    别说坦克战车开不上来,就算能够开上来,也将成为步兵反坦克武器的靶子。

    只是,真的无法突破印军的防线?

    显然,那可未必。

    几十年的对峙,让印军建立起了一条牢固的防线,同时也让印军放松大意,让印军相信这条防线牢不可破。

    没错,至少过去几十年里,没有被攻破过。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很多地点,印军的防御工事已经存在了数十年,可以说是非常的陈旧与破败。

    虽然这些地点都有驻军,而且会进行日常维护,但是其防护标准,早就落后了。

    比如,在很多制高点上,印军堡垒也就能够挡住普通的炮弹,对航空炸弹与大口径火箭弹几乎无能为力。

    此外,印军的装备也极为落后。

    在一些据点,印军甚至在使用二战时期的布伦机枪。

    当然,在主要的方向上,印军部署的陆军正规部队,装备还算不错,只不过依然算不上先进。

    最重要的,其实是通信指挥系统。

    绝大部分据点,只能用无线电对讲机跟后方联系!

    虽然某些据点布设了电话线,能够通过固定电话跟后方联系,但是铺设的电话线极易遭到破坏。

    至于印军的素质,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整条防线上,绝大部分地段都是由边防军守卫,而且很多就是当地人,有的甚至是临时拉来的民兵。

    即便在主要防线上,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力部队。

    比如,在某些重点防线后面,印军专门为家属建立了营地,方便驻守在防线上的官兵随时回家。

    这还叫军队?

    或者说,这还叫防线?

    真的打起来了,守在防线上的印军官兵首先想的肯定不是如何顶住进攻,而是后方家人的安全。

    此外,在兵力部署上也不是很合理。

    主要就是,印军太过重视查谟,把重兵全都部署在了克什米尔南部的平原上,而部署在其他地段的兵力并不多。

    当然,印军或许想当然的认为,巴基斯坦军队不可能在其他防线上取得突破,也就没有必要在别的方向上部署重兵。

    如果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发动进攻,那么从南部调遣兵力过去也来得及。

    综合这些发现,王栋他们向巴基斯坦陆军提交了一份作战方案。

    要诀只有一个:速度。

    按照王栋的设想,在进攻开始之后,必须速战速决,准确说是快速推进,不给印军太多的调整时间。

    只要能够迅速推进,就有希望从北面攻打查谟。

    说话容易,可是真要做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为啥?

    其实,巴基斯坦陆军早就知道,如果能够快速推进,就能突破印军的防线,甚至是切割印军的防线。

    问题是,怎么快速推进?

    在地形崎岖的山区,能够快速推进吗?

    此外,查谟北面山区的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有些地段超过4000米,东北靠近共和国那边还在雪线以上。

    如此高的海拔,同样限制了部队的突击速度。

    别忘了,海拔越高,含氧就越少。

    军人的体力是有限的,即便是接受过严格训练的山地部队的步兵,在高海拔地区也很难长途跋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